是日,遵守防疫規範下,在忠義基金會工作人員陪伴下來到了三樓小象家,一群可愛的小孩子正迎接著我們。
看到我們這群陌生人,有的小孩臉上掛著燦笑,有的瞪大了雙眼原地發楞,有的依然專心做著自個兒的事,有的開心用手假裝遮眼跟我們玩起躲貓貓,有的則是嚎啕大哭……
眼前這幅景象實在熱鬧,你很難不被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與肢體動作所融化,忍不住想摸摸他們的頭、勾勾他們的小手手……
唯此時此刻的我,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失依兒,需要的是一個堅強依靠。(圖片來源:陳金燾)
成為孩子的家、幫孩子找家、把孩子送回家
受到社會趨勢變遷與家庭多元議題影響下,每年有4、5千位兒童或青少年無法在原生家庭安身立命,無奈只能在社會局轉介下進行家外安置。副執行長謝小琪指出,目前基金會安置的小孩,約有百分之四十一來自貧困或無力扶養的家庭,超過百分之五十二是遭受原生家庭不當對待或疏於照顧而身心受創者,棄嬰也佔了百分之七,皆是社會上最無力、最弱勢的一群。
除了安置,提供教養服務也十分重要。(圖片來源:陳金燾)
深耕於照顧失依兒71載的忠義基金會,視孩子為自己的家人,提供0-6歲短期庇護安置、0到18歲的中長期安置與青少年安置教養,也提供國內外出養媒合服務。並不是每位小孩在經暫時安置後就可以回到原生家庭,因此為其媒合第二個家─收養家庭,讓他們得以在健全的新家庭中長大成人,就成了基金會責無旁貸課題。10幾年來,忠義基金會已幫助650多位孩子找到新家,讓他們不用在安置機構裡長大,擁有的是家人專屬的陪伴與愛。
忠義基金會成立71年來,一直以「做孩子一輩子的家人」自許。(圖片來源:陳金燾)
細心早療,日夜為失依兒拉拔生長發展曲線
安置過程中,除了提供衣食無虞的生活與日常教養外,副執行長謝小琪從基金會過往服務經驗中發現,有6成以上的孩子需要一般與特殊醫療協助,感冒生病住院不說,不少孩子有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情形,甚至有不同程度的身心受創,這時就必須透過早期療育提供物理、職能、語言等各式小兒療育,好讓他們在0到6歲的黃金療育期,一步一步迎頭趕上正常小孩的生長曲線,才有益於他們身心發展、未來求學,甚至人際關係的建立。
失依兒的成長曲線或許稍落後一般家庭的孩子,因此更需要專業團隊的全方位協助。(圖片來源:陳金燾)
對於需要早療協助的孩子,忠義基金會本身結合保育員、社工與小兒治療師團隊多方評估,針對孩子的個別需求規劃不同早療課程。大學就讀社工的保育員媽媽筑方就分享著工作日常:配合物理治療師的建議,保育員平常會帶著孩子們多練習上下樓梯,或是利用大型教具產生的高低差,引導他們跨越障礙物;如果需要發展精細動作,訓練小肌肉的孩子,就在職能治療師的建議下帶孩子進行投幣、串珠等小操作,無微不至地在生活中融入復健訓練,以求陪伴孩子重獲健康長大能力的每一個瞬間。
利用教輔具訓練孩子大、小肌肉的正常發展,是早療服務重要一環。(圖片來源:陳金燾)
語言治療也是早療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有些孩子也許在原生家庭並沒有養成正確刷牙習慣,眼前造成的或許是蛀牙問題,不處理就會關係到日後的牙牙學語,對語言發展有深遠影響。在忠義基金會擔任保育員2年的詩葦媽媽,說了個令人心喜的例子。
「我記得有位小朋友已經2歲了,還不太會說話,只會啊啊啊。我們有點擔心,於是安排語言課程教他怎麼發聲。我們把他的手放在喉嚨處,讓他感受發聲時的振動共鳴。幾堂課後,有一天突然聽到他大喊媽媽,我心想這個聲音怎麼那麼陌生,愣了一下轉頭,他就對我笑,再喊了一聲媽媽。哇,他會說話了。」
原來早療課是非常有用的!詩葦媽媽開心地表示,小朋友一點一滴的成長,就是她的工作成就與價值。其實不只是保育員,整個基金會的專業服務團隊,每天都被孩子的細微進步感動著,無形中也趨使他們繼續付出,並以小孩為終身驕傲。
每位小孩都是忠義基金會的驕傲。(圖片來源:陳金燾)
遠傳X忠義基金會 號召社會大眾所匯聚的愛
當早療和就醫成為每天的日常,所需花費慢慢積累就是一筆龐大支出,除了課程安排外,還包括教具或是矯正小孩走路姿勢的成長鞋、調整視力的特殊眼鏡等等,每一樣都需要金錢支援;孩子成長當中的感冒看醫生、生病住院的費用,也都是不可忽略的必須。副執行長謝小琪指出,光用於醫療的費用,每年就需要200多萬,這對他們這個以募款為主的中小型單位來說,無疑是項重擔。她知道,「醫療費用會影響早療次數,只要經費足夠,就可以提升次數,對小孩成長有絕對性幫助。」
幫助失依兒回歸正常發展的早療課程與教輔具,是一筆沉重支出。(圖片來源:陳金燾)
所幸,遠傳看到了。過去遠傳一直長期關注兒少議題,除了將資源投注在大型社福團體上,也看到中小型社福團體因為奧援不足或缺乏宣傳資源,在照顧弱勢的這條堅持路上顯得辛苦。於是,遠傳此次攜手忠義基金會,希望更多社會大眾看到失依兒的困境,也看到忠義基金會71年來不間斷付出,號召大家一起捐款,這比起企業直接捐款的意義更大,相信能透過遠傳的影響力,匯聚你我對所有失依兒的愛。
提供一頓安心的飯,是你我舉手之勞的愛心。(圖片來源:陳金燾)
這一幕,我永遠忘不了。
在三樓小象家的用餐時間,保育媽媽為孩子們添了一碗碗滿滿的飯,孩子在此不用擔心三餐不濟,即便雙眼仍然看著我們這群陌生客,嘴裡仍開心的一口一口吃下肚。
什麼是愛?
從飯碗中享用來自社會大眾愛心分享的營養,讓孩子可以安心成長茁壯。
小小的付出,對失依兒可是大大幫助。期待,有你/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