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關懷

分享心發現

遠傳心公益 X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攜手扶助無私奉獻的台東海端書屋,為布農部落孩童發聲

2023/12/25


 

入夜了,台東海端鄉海端部落街道上,本就人聲稀落的街道,更顯安靜了。但有一間雜貨店,還亮著燈,成了黑夜裡的一盞光明。

雜貨店小小的、破破舊舊的,連招牌都因年久之修還少了一個字。這間社區柑仔店,是主人王李成雲老師的家。白天,老師去上課,雜貨店不營業,晚上下課後,雜貨店有人看顧了,但身份已自動切換成「海端書屋」。你會發現,開始有下課的學生往這兒聚集了,他們在這兒寫作業、溫習功課,宛如課後輔導班似的。只是,這個課後輔導班老師做的更多,不僅會煮晚餐給他們吃,關心他們的身心狀況,甚至幾位家庭不健全或父母已離世的小孩,還在這兒住下了,老師成為他們的新家人、照亮他們的未來。

這樣的生活,王李成雲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已經過了近15年……

 

 

海端書屋所在的雜貨店,過去是部落的中心,現在則成為關懷部落孩童的所在地。(圖片來源:Sid)

回饋部落,一間不打烊的海端書屋誕生

海端書屋,位在遙遠的台東海端部落,它的成立,來自於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的關注。以關懷憂鬱症病友為出發點的肯愛,於2009年八八風災後,將觸角擴及至部落兒童與家庭,這才因緣際會來到了海端。

 

海端書屋位於台東海端村海端部落,是一個資源不甚充裕的偏遠鄉村。(圖片來源:陳金燾)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指出,他們發現部落有許多憂鬱症破碎家庭,除了成員患有情緒困難外,往往也伴隨著經濟弱勢等難處,日子並不好過。再認識王李成雲老師後,得知他想為部落做點什麼的心意,雙方一拍即合。協會開始將老師自家的雜貨店改成書屋,並為其媒合資源。

 

海端書屋是將王李成雲老師的住家兼雜貨店改裝而成。(圖片來源:陳金燾)

海端書屋提供部落孩童一個可以課後溫習與寫作業的地方。(圖片來源:陳金燾)

海端書屋的靈魂人物王李成雲老師說起了這段緣起:「雜貨店一直是部落的中心,承載著部落的開心與難過。小孩放學後,也都會在這裡等爸爸媽媽接送。但我們這裡8、 9成都是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小孩沒人照顧,就會留在這裡吃飯。雜貨店是父親經營的,在他離世後,我想把父親這份對部落的愛傳承下去,於是將雜貨店改成書屋繼續出發。」

 

王李成雲老師在將雜貨店改裝成海端書屋後,花了很多心力陪伴部落孩童,經營雜貨店似乎已成副業。(圖片來源:陳金燾)

這份心意,王李成雲老師多年來不曾動搖。因為,他自己明白,小時候在他媽媽因病去世後,就是深受部落長輩的呵護照顧,可以說沒有部落,就沒有他。

海端書屋成立以來,總共陪伴過多少孩子,王李成雲老師笑說算不出來了。目前則服務有47位左右,年紀從幼兒園,到小學、國中、高生、大學都有。除了海端部落外,還有來自鄰近的瀧下、山平、新武、錦屏等部落的孩子。書屋做的事情非常多,主要擔負起的是教育、解決餐食、醫療,以及教導孩子重新認識自己的部落文化。

 

海端書屋現有約47位部落孩童,年齡分布廣。(圖片來源:陳金燾)

從課後輔導做起,健全家庭與生活教育的不足

「海端村的小孩,接受的幾乎都是『精英式教育』。」王李成雲老師解釋,附近國小不少,但往往一個學校全校加進來的學生不到50人,他所服務的新武國小也只有12位。如此精英式教學,本應有好的學習效果,之所以孩子課業能力無法提升,還是回歸到家庭不健全這項難題上。海端書屋不是想取代家庭的功能,而是想盡全力補足。

 

海端部落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養,阿公阿媽不太會教小孩的基本課業,他們就在海端書屋完成。(圖片來源:陳金燾)

孩子的功課可以在書屋完成,不懂的課業,有王李成雲老師或其他志工老師可以協助解答。不愛念書的,王李成雲老師希望他們可以發展興趣,如果國中畢業後想升學,書屋也會出資讓他們外出補習,同時盡力輔導。「前幾年,幾位孩子的第一志願是當護士,希望一畢業就可以領薪水改善家中環境。他們的底子不足,我們於是時時督促、陪伴學習到12點、半夜1點……」王李成雲老師開心地表示,這幾位孩子後來如願以償考上護士了,現在還會自動回來幫忙。

 

有些孩童放學後沒有晚餐吃,海端書屋也兼負起解決其基本的餐飲需求。(圖片來源:陳金燾)

因為在書屋學習,王李成雲老師也擔負起解決他們晚餐與早餐問題,不想讓他們回家挨餓或餐餐泡麵裏腹。這天拜訪,王李成雲老師手把手教導書屋年紀較大的孩子,料理了簡單一桌菜,有義大利麵、煎蛋、烤南瓜。食材簡單,味道卻很溫暖,孩子個個吃得心滿意足。

 

安心吃一頓豐富又營養的晚餐,過去對一些部落孩童來說曾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圖片來源:陳金燾)

「陪伴」,是王李成雲老師念茲在茲之事。「我不會給孩子太多物質的東西,那些不是他們最需要的,真正的需要是『陪伴』。所以我陪他們讀書、寫字、玩遊戲、跳舞、唱歌、吃飯。」甚至,假日也會陪孩子外出運動,讓他們一起體驗種南瓜、養雞、養蜂等農事。從學校到生活教育,海端書屋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

 

王李成雲老師非常強調生活體驗,所以會帶著孩子一起從事農作。(圖片來源:陳金燾)

擔起家長責任,希望幫助有重大醫療需求的孩子

海端書屋不是想取代家長的角色,但有時候不得不,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生小病如感冒還不打緊,遇到有些患有嚴重病症,部落裡的衛生所、台東市的醫院無法處理時,就得當起爸爸,帶他們遠赴車程至少3小時以上的高雄,甚至是台北就醫。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觀察到,腎臟病、心臟病、糖尿病等這類慢性病,過去認為多半是發生在長輩身上,在海端部落現在卻有1/4孩子患有這些疾病。「我們深入了解後,發現了幾個原因,一是疫情期間,父母一方身亡或離異,孩子面臨家庭破碎化;再來是有些家庭長期吃泡麵,造成營養不良、失衡,還有部落裡的情緒輔導是缺乏的,當情緒無法舒緩與釋放,就會形成身心危機。」

生理、心理面對林林總總因素,錯綜複雜,一點一滴積累在孩子身上,都成了壓垮他們健康的稻草。醫療上的援助,刻不容緩,是王李成雲老師時時牽掛心上的羈絆。

 

不說還真不知道,原來部落孩童面臨慢性病的危機並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圖片來源:陳金燾)

成立忘憂療育工作坊,學習情緒管理與傳承部落文化

能做的、該做的,王李成雲老師竭盡所能,當他這句「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出口,就知道他能感同身受、不會放棄。不過,超出老師能力所及,他希望獲得協助,例如部落小孩一直有自殘的行為,原因多重,一時難以解決,希冀至少有專家可以輔導小孩,疏導他們情緒,避免撼事發生。

 

讓部落孩童認識自己的傳統原住民文化,是重要的傳承。圖為部落孩童學習製作布農族用來誘補山羌的羌笛。(圖片來源:陳金燾)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希望為部落孩童規劃忘憂療育工作坊,媒合相關職能老師,增加孩子的情緒覺察、認識自我,以及掌握處情緒與壓力的技巧。還有,傳承部落文化教育這一點也至為重要。海端是布農族部落,原住民文化在年長一輩為了經濟、生活而汲汲營營時,孩子無法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不懂先人所處的環境、靠什麼生活、種什麼農作物、從事什麼打獵,就連傳說故事、傳統歌舞也毫不知悉,甚至母語都不會說,這對布農文化傳承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

遠傳心公益長期關注兒少議題,希望可以為海端書屋盡點心力,因此遠傳與肯愛社會服務協會合作,並攜手用戶、供應商,希望在教育、醫療與忘憂療育工作坊募得736,400元,支持海端書屋的延續,讓它可以走得更穩、更長久。

 

忘憂療育工作坊希望讓部落孩童跟著部落長輩學習,往下紮根,在找回部落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布農族文化的力量。(圖片來源:陳金燾)

海端書屋成立十多年來,王李成雲老師看過不少孩童的成長,而自己也跟著他們成長,是正向的善循環。王李成雲老師指出,書屋不僅僅是教小孩的課程,更是教品性養成,這對他們未來的影響甚深。(圖片來源:陳金燾)

無私的王李成雲老師,把自己所有時間,都拿來陪伴小孩了。問他會不會有感到挫折的時刻?他坦言會,但表示比起挫折,更多是讓他高興、欣喜的事。

他說了個故事:
書屋有個孩子,父母離異,還欠了一筆錢,他的脾氣暴躁,在學校喜歡打架,是老師口中的壞學生。可他來書屋就不一樣了,他知道來書屋不會有人罵他,是來分享快樂的事情,所以會把力氣收起來。後來,他父親輕生、母親生病離開,高中沒有畢業,一個人就認真做水泥工作,過著獨立生活,還把家裡弄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如果這個畫面讓當初認為他是壞學生的老師看到,一定會大吃一驚。

看到孩子有所成長,是他最感動的事,而這樣的感動,讓他無所畏懼地一直走下去……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