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關懷

分享心發現

AI有溫度,發現地方創生新角度──小農電商直送x綠色減碳

2024/01/25

遠時AI電商「i開店」App,讓小農們第一次接觸電商就上手。(圖片來源:遠傳/遠時數位)

 

「AI真正的意義在於幫助人們,不用高深的技訓與訓練,也一樣能做成好事情」遠時數位總經理謝振豊說。

台灣電商蓬勃發展超過20年,只要有意願有想法,隨時開店都不成問題,不少人更當成副業經營,但是可曾想過,在如此電商蓬勃發展的時代下,有一群人仍用傳統的方式,把產品載到街市上販賣,或交由盤商批發,拿著未必合理的利潤,原因是他們必須全力以赴農耕本務,無暇為自己找尋新的銷售管道,「沒有辦法顧店,我們都要做(務農),所以沒有辦法銷售」小農魏秀蓁說出了這群花蓮農耕者的心聲。

然而,在AI電商出現後,情況就不同了。

 

AI開店App,縮短潛在商家與電商的距離

「現在只要會拍照就可以使用了,或將本來不錯的照片上傳也可以!」魏秀珍開心的說,AI還可以幫忙寫文案,只要再填入金額、數量就可以一鍵讓商品快速上架。以一般程序而言,農產品要上架到電商平台並不容易,需經「開通費、綁約、撰寫文案、行銷宣傳」等步驟,遠時自主研發的「i開店」App,就大幅降低了小農的開店門檻。

「還可以把搖蜜的狀況放入鏡頭,產品就會更有說服力。」花蓮撒固兒部落小農的彭先生說,自家農場有蜂蜜、蜂蠟、椴木香菇等產品,過去的銷售管道只能依靠農會與親朋好友,現在有「i開店」App輕鬆開店,透過電商就能讓更多人消費者知道。此外,當把產品直接從綠色農到送到消費者手上時,不僅是為小農們建立了新的獲利管道,也等於減少了通路層層運轉的碳排,永續性質也從數位銷售生長了出來。

 

在花蓮的自然食材,透過電商就能直送到消費者手上,讓小農獲利也做好永續。(圖片來源:遠傳/遠時數位)

可以兼顧!「錢途」與「前途」並非殊途

就像是「椴木香菇」,林葉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技正呂坤旺就揭露了其中的秘辛,原來它是經過林業試驗所與大專院校學者們反覆討論才找到的經濟作物,既能兼顧造林又能帶來附加收入,且不影響樹冠層,也不使用農業施作或化學肥料破壞生態,其後增設的林下養蜂也是相同的概念,一方面讓保護林地為環境減碳,一方面也讓農民也能收入自在。

如同遠時數位總經理謝振豊所說,「我一直希望讓有商品的人,能夠非常方便地去賣商品。」遠時AI電商的對花蓮農助攻,不僅促成「創生」與「永續」的共軌發展,也讓「錢途」與「前途」不再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為企業與社會之間衍生出一股共融力量。

 

遠時數位總經理謝振豊認為,AI電商就是要協助有商品的人,能非常方便把東西賣出去。(圖片來源:遠傳/遠時數位)

科技x地方創生,創出一個共好永續

本次就有共40位的小農、伴手禮、旅遊民宿業者,一起成功體驗AI開店,甚至已有生意上門。

AI近年快速發展,在媒體上總是宣傳它如何取代人類的工作機會,但花蓮小農的合作故事上,卻看見了AI如何地有溫度,幫助偏鄉地方找到不同的創生角度,「打破」倚靠實體人潮與街市銷售的限制,也「縮短」了那一段曾經難以與電商接觸的距離,更減少了運輸碳排、增加了產農民利潤。原來,數位科技可以是一種創生,也可以是一種發芽生長的共好永續。

 

有AI協助,只要會拍照、會上傳,地方小農也能成為電商經營好手。(圖片來源:遠傳/遠時數位)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