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喝多就是糖尿病前兆?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疾病,當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功能不良時,血液裡的葡萄糖無法轉化到細胞,飲食中又不斷補充醣類營養素,就會造成血液中含糖量過高,相當於把全身都泡在糖水中,這會使器官長期處於缺乏營養、發炎的狀態,加速組織衰竭老化,造成各種病變,如腦部退化、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傷口不容易復原且容易感染。
糖尿病是慢性病的一種,在與疾病長期抗戰的中途很容易就倦怠放棄,所以家人是很重要的後援。(圖片來源:iStock)
糖尿病基本上分為三大類,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成因也不一樣,所以不是肥胖、吃多喝多,就一定會得糖尿病,也並非纖瘦、飲食正常的人不會得糖尿病。 9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罹患2型糖尿病,一般人會以為病因是體重過重或缺乏運動,根據研究其與長期發炎反應有關,因為有8成患者沒有肥胖的問題,反而是精緻飲食與反式脂肪攝取量過高者容易引發2型糖尿病,此病症好發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外顯症狀為異常的容易飢餓、口渴、頻尿,龍劭華就曾表示,自己很容易餓,1天可以吃到10餐以上,但是體重卻暴跌8公斤,這就是典型的症狀。
另外一種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稱之為1型糖尿病,可能是因為基因或自體免疫系統破壞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引起,通常在年幼時就會產生病徵,目前尚無治癒方式,必須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疾病管理必須要從飲食、運動及藥物共同調整,才能維持健康的生活。
還有,懷孕期間血糖高於正常值的孕婦,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族群,通常產後就會恢復正常,但若孕期控制不好,很可能引發胎兒畸形、窘迫或難產等併發症。
現代的飲食方式高油、高糖、過度加工,造成了許多文明病。(圖片來源:iStock)
不想得到糖尿病該怎麼預防?
- 飲食單純少調味:
錯誤的飲食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日常飲食應該多吃原形食物,蔬菜類可不限量食用,加工過的食物儘量減少,尤其是精緻食品要列為禁食區。調味料要秉持好油、少鹽、無糖為原則,尤其是含糖飲料能不喝最好,口渴時喝水是最好的選擇。
- 運動規律常保健康:
運動可以維持身體機能正常,保持胰島素的敏感度,要記住333原則,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鐘,每分鐘脈搏達到130下。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態,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有氧等不同強度的運動,重要的是能長期執行下去,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 定期健康檢查: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確保血糖、血脂、血壓等身體各項數值正常,尤其是體脂很容易超過標準值,男性體脂要維持20%,女性體脂25%左右。如果家中沒有可以檢測體脂的體重計,可以用布尺量腰圍,男性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要小於80公分。
- 維持快樂少菸酒:
壓力過大會讓賀爾蒙分泌異常,尤其有些人會用大吃大喝來紓解壓力,更加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建議心情不好時可出門走走,活動身體同時又能放鬆心情。
運動不只能打造好身材,更能維持身體健康,在疫情時期也可以在家做伸展,活動僵硬的筋骨。(圖片來源:iStock)
已經有糖尿病要怎麼控制?
- 飲食: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簡單使用211餐盤就可以進行管理,蔬菜2份、肉1份、澱粉1份,不吃加工食品與過量調味料,烹調方式也要以蒸、煮為主,避免油炸燒烤。
- 運動:
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然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要注意在飯後30分鐘運動比較好,或是在運動前先吃點番薯,才能避免血糖過低。
- 藥物:
口服降血糖藥物千萬不可私自停藥或更改藥量,務必聽從醫師指示服用,若有食用市售保健食品的需求,也應該先詢問過醫師再行食用,避免與藥物產生共效,造成低血糖的問題。
- 胰島素:
胰島素注射通常是藥物無法控制的嚴重糖尿病患者,才會使用的治療方式。
- 拒菸與二手菸,對糖尿病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
很多人誤以為注射胰島素後會造成依賴性,其實胰島素注射只是補充體內不足的部分,配合醫囑、注重日常飲食與活動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圖片來源:iStock)
同樣都是罹患糖尿病,有的人不到10年就洗腎、失智,有的人卻3、40年依舊充滿活力,慢性病沒有真正治癒的方法,只能靠病患自己要有病識感,在飲食上作良好控制,並維持運動習慣,最重要的是定期回診檢查血糖狀況,就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健康生活。
糖尿病管理得宜,任何想做的活動,患者都可以正常參與。(圖片來源: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