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要注意
60歲劉伯伯跟朋友相約吃薑母鴨飲酒聚餐,盡情吃喝後一走出門口,人就倒地不省人事,緊急送醫發現血壓飆升至220mmHg,斷層掃瞄發現心臟旁的大血管撕裂,被診斷為主動脈剝離,搶救10幾個小時仍回天乏術。
53歲張阿姨冬天經常煮麻油雞給家人吃,自己更是每天好幾碗,直到腹部劇痛送醫才發現血脂是正常人的67倍,總膽固醇是一般人的4倍,血液靜置後呈現乳白色,確診高脂血症誘發急性胰腺炎,被送入加護病房數日後才恢復正常。
冬令進補不可不慎,若是平日飲食就不正常,身體又不健康,很容易引發急性疾病。(圖片來源:iStock)
冬令進補健康又養身?
我們華人習慣在冬天食用各式藥膳湯品進補,這是源自於早期農業社會吃的簡樸,生活條件很差,中原地區冬天又會下雪,氣溫極低容易引發流行性感冒,生病之後看醫診治花費極為高昂,大部分家庭都無法負擔,因此會在冬天進補養身,溫體去寒,維持身體健康。
然而現代社會餐餐豐盛,肉類不再是珍貴食材,反而是營養過剩,造成許多三高、肥胖相關的疾病。除此之外台灣位居亞熱帶,冬天不會低於0度以下,感冒了也能輕鬆治療,因此嚴格來說,其實冬天不需要特別進補。
可是羊肉爐清爽甘甜,薑母鴨肉質軟嫩,麻油雞滑嫩彈牙,每一種補湯光聞到香味就讓人想大吃三碗,跟三五好友一起分享,吃吃喝喝大聊特聊,更是人生一大樂事。要如何滿足口腹之慾又不傷身,健康管理師Maggie建議注意以下8原則,就能輕鬆補冬享健康:
冬天和家人朋友聚餐分享美味藥膳鍋,滿足味蕾又能增進感情。(圖片來源:iStock)
8原則讓你吃補不傷身
- 次數要限制
雖然藥膳鍋好吃,1個月最多吃2次就很夠了,太頻繁吃補湯很容易造成上火、肥胖、心血管的問題,對於健康反而有害。
- 注意油脂攝取量
麻油雞、薑母鴨等鍋物有豐富油脂,加點時建議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雞肉、魚類海鮮,吃肉前將皮去掉,並先將湯上的浮油撈除再喝湯。
- 配料避免加工類
很多人喜歡加點貢丸、餃類、炸豆皮或老油條,藥膳鍋已經是重油重鹹,千萬不要再吃這類加工食品,建議選用高麗菜、菇類、白蘿蔔、玉米筍等蔬菜,增加飽足感,降低該餐熱量,也能補充膳食纖維,幫助油膩排出。
- 看體質選鍋物
怕冷的人可以吃羊肉爐,容易累的人要喝四神湯,會長痘痘的人不適合吃藥膳鍋,容易酸痛的人可以吃燒酒雞,如果聚餐不能選擇也沒關係,謹記少量多樣原則即可。
- 喝酒不貪杯
通常藥膳鍋內就含有大量米酒,要是吃鍋又喝酒,往往會在不經意之間攝取過量酒精,對身體造成嚴重負擔,所以飲酒要注意量不可過多。
- 平日飲食要均衡
雖然冬天是胃口大開的季節,飲食還是要注意多補充蔬菜,避免過量攝取精緻澱粉與加工食品,讓身體維持健康狀態,偶爾與朋友盡情享受鍋物才不會有負擔。
- 運動習慣要養成
冬天很容易吃太多造成體重增加,維持每周3天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關節僵硬,也能消化掉偶爾貪嘴的熱量負擔。
- 特殊狀況不宜進補
感冒、發燒、呼吸道不舒服、手術前後、經期、懷孕、幼兒、三高、痛風、服用抗凝血藥物、燥熱體質、皮膚過敏、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這些人身體都處於發炎或特殊狀況,絕對不能自行進補,否則很容易引發出血、紅腫癢痛、中風等使病情加重的問題,沒病都會吃出病來,不可不慎!
慢性疾病尤其三高患者要避免食用高油、高鹽的藥膳鍋,飲食務必遵照醫生指示。(圖片來源:iStock)
進補之後如果出現上火現象,例如牙齦腫痛、口腔長包、口乾咽啞、眼紅鼻熱、便秘尿黃、或身體感到燥熱等就是身體發炎,要記得多補充水分、蔬菜,並且下次吃補時要注意控制份量與食材選擇,才不會愈補愈大洞。希望大家掌握進補8原則,讓我們今年的寒冬暖心又暖胃,健康又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