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健康

分享心發現

腸阻塞引起腸衰竭,小心4大併發症!亞東醫院30例小腸移植,創下新里程碑

2022/06/30

今年二月,我們團隊順利完成本院第30例小腸移植,她約30歲,是一個慢性小腸偽阻塞症候群的病人,也就是腸蠕動不良的病人,即使用了各種瀉劑,拉了小腸造口,仍無法改善;吐與嗝氣成了她的日常,移植前更常因腸阻塞造成腸炎住院治療。移植後一個月她順利出院,現在可以開始嘗試吃各種食物,讓她很開心,也感謝大愛捐贈。

這些小腸移植後的病人在我們的小腸移植特別門診按月回診,有移植完4-12年的學長姐,有移植完1-3年的學弟妹,每次門診遇到時的吱吱喳喳,也是另類病友會,提供彼此扶持。門診也有其他腸衰竭病友,疾病非常多元,也不是每一個都需要腸移植,也有病患經過腸復健,減少或不須點滴。針對短腸症,我們也有最尖端的GLP-2第二型類升糖胜?類似物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來改善患者的腸吸收。

 

在小孩,也與內分泌科協同以生長因子輔助腸成長等。在腸衰竭病友的居家靜脈營養,我們除了以原洞更換人工血管大幅減少感染外,也以純魚油輸注避免肝衰竭的發生,照顧的複雜度很高,但我們努力提供這些腸衰竭患者最完整與高品質的治療,也算是另類的精準醫療。

腸衰竭的成因

腸衰竭是一種怎麼樣的疾病,成因基本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短腸症,在成人較常是因為腸中風,在兒童則比較多是因為中腸扭結而切除大量小腸導致腸衰竭;第二類是腸蠕動不良,在成人較多是慢性小腸偽阻塞症候群,表現就是慢慢肚子越來越脹、吐、打嗝與吃不下食物;第三類是小腸黏膜病變,導致食物無法吸收,在嬰兒可能是小腸黏膜發生病變,表現就是不斷的腹瀉。這些腸衰竭的病人,因為無法從腸道吸收足夠營養,就必須輔以靜脈營養,因為是一件長期的事,因此就會朝向以人工血管做居家靜脈營養進行。

腸衰竭的治療

腸衰竭治療的首重減少靜脈營養的併發症,主要有四項:
1.減少人工血管感染:因為一旦感染就是危及生命的敗血症,因此,團隊相當重視管路管理。
2.減少輸注營養的大血管栓塞:我們有四處大血管,這些大血管都是他們的命脈,因此,團隊對於這些血管是非常珍視的。
3.減少肝臟病變: 靜脈營養會導致膽汁鬱積,此外有一些靜脈營養的成份,與腸道的細菌毒素都有一些會肝毒性,慢慢引起肝衰竭,因此,如何適時的調整靜脈營養、給藥、與治療都需要因人制宜。
4.代謝性的疾病:這些病人容易因為異常的吸收模式導致腎結石或膽結石,也有人因為維生素缺乏導致骨質酥鬆骨折,或是微量元素不足而貧血或落髮等,團隊也必須適時給予監測與藥物減少併發症。

 

其次則是提升生活品質與腸道復建,如何讓這些病人在點滴與口慾上達到一種平衡,針對合適的個案進行腸道復健,主要有四項:
1.促進消化吸收的藥物。
2.挑選適合的腸道靜脈營養品與給予方式。
3.增進腸絨毛成長與吸收營養品。
4.增進腸黏膜生長與吸收的。

內分泌如第二型類升糖胜?類似物 GLP-2或生長因素。GLP-2類似物因為相當昂貴,一個月的藥費就超過百萬,因此目前國內雖有藥証,尚無人使用報告。我們團隊有幸參加一個跨國第三期的GLP-2類似物臨床試驗,可以不用費用使用藥物,相關的結果尚在觀察。總是希望對合適的腸衰竭病人有幫忙。

腸衰竭治療的首重減少靜脈營養的併發症,其次則是提升生活品質與腸道復建。(圖片來源:iStock)

小腸移植

腸衰竭的病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跟正常人一樣吃的日子,小腸移植就是這些病人最後一線的希望,團隊針對符合腸移植適應症的病人列入腸移植的名單,一年365天隨時待命,在大愛降臨時展開即刻救援,從取器官到種器官與術後的照顧,有賴許多醫療團隊一起奮鬥。因為腸道的免疫系統很強,移植後半年很容易發生急性排斥與伺機性感染,等順利出院後需要半年的縝密觀察期,在小心照顧下約半年一年後可以關閉監測用的迴腸照口,移除人工血管,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當然,門診時我也會認真看每個指標,決定是不是要調降抗排斥藥物的濃度,減少抗排斥藥物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以及各種用藥的調整。到現在,不計入臨床試驗前期的話,能夠有五年75%的病人整體存活率,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困境與挑戰:活體小腸移植

從2007年開始執行第一例小腸移植到現在30例,團隊遇到的挑戰很多,醫療上的問題,例如排斥與感染等,我們一一建置SOP,能好好處理。由於兒童族群的腸衰竭需要體型相符的捐贈者,不容易等到大愛捐贈,發生好多起等候中死亡的憾事,我們因此努力完成活體小腸移植的動物實驗,並通過活體小腸移植的臨床試驗,希望能幫忙這些等不到器官、危急的病人族群,抑或是國外腸衰竭的個案,可以藉由親屬捐贈進行活體小腸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