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5問 許承嵐醫師專業解答

2022/10/31

腕隧道症候群常見族群為女性,需反覆使用手腕者易好發。(圖片來源:iStock)

Q: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A: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通過「腕隧道」時,受到擠壓而產生手部麻、痛、無力等症狀,是上肢周邊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疾病。腕隧道是由腕骨圍成的一個通道,中間有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上方有腕橫韌帶覆蓋,手腕過度使用或其他因素造成腕隧道內壓力增加,就會壓到正中神經。正中神經支配掌側前三指半的感覺,因此麻痛大部分分布於此,但也常見整隻手掌麻的情形,甚至半夜被麻醒,想要甩一甩以暫時減輕症狀,嚴重時拿東西會無力、掉落,麻痛感也可能往近端延伸至前臂,甚至發現拇指根部的魚際肌萎縮。

腕隧道症候群常見族群為女性、需反覆使用手腕者如作業員、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等,懷孕後期或產後媽媽需要擠奶或長時間照顧小孩都容易好發,其他疾病如風濕性疾病、甲狀腺低下患者也容易出現症狀。

Q:腕隧道症候群如何診斷?

A:腕隧道症候群主要由臨床病史及理學檢查診斷。基本測試如Phalen's test,會請患者雙手腕彎曲,手背靠手背相抵住一分鐘,看有無出現手麻;或是Tinel sign,敲擊手腕處的正中神經,看是否會手麻或有電到的感覺。 

要確定診斷及判定嚴重程度,會安排神經傳導檢查,此檢查是用安全的電流來刺激正中神經,來確認神經傳導速度、波型是否有受影響。此外,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在超音波影像下,可以發現腫脹的正中神經,也可以精確找到神經受壓迫的位置,甚至是開刀術後神經沾黏的位置。

Q:如何透過保健運動舒緩腕道症候群?

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者,建議不要過度彎曲或翹起手腕,這樣會增加腕隧道內部壓力,建議維持在正中位置,即手腕自然伸直的角度,是腕隧道壓力最小的姿勢。若是已有症狀,建議適度讓手腕休息,限制手腕動作,調整使用習慣;如果還是需反覆使用手腕,可配戴腕隧道副木/護具。

腕隧道的舒緩運動:首先將整隻手伸直,另一手抓住手掌將手腕向後拉,延伸到緊,停留約15秒,回到正中位置休息一下。可做三到五次,一日可做二至三回。另外也可以做手指不同指節的抓握運動,讓手部肌腱互相滑動,舒緩壓力。

Q: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包含口服消炎藥物來抑制發炎、控制疼痛及降低腕隧道內部壓力,也可以配戴腕隧道副木/護具限制腕部動作,預防錯誤姿勢或角度導致麻痛增加。如果晚上特別容易感到麻痛,也可以戴著副木/護具睡覺。

復健治療如超音波、雷射等物理儀器治療,可以幫助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物理治療師施行的徒手治療也可以減緩症狀。

如果上述治療沒改善,可考慮注射治療,傳統注射治療會注射類固醇幫助患部消炎,治療效果明顯且快速。新型類固醇僅局部停留,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但不宜反覆施打。少數嚴重個案,例如拿東西已明顯無力或出現肌肉萎縮,則需要評估手術治療,手術是將腕橫韌帶切開,釋放腕隧道壓力,除非神經已壓迫太嚴重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或是體質問題出現疤痕沾黏也可能症狀復發。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包含口服消炎藥物來抑制發炎、控制疼痛及降低腕隧道內部壓力,也可以配戴腕隧道副木/護具限制腕部動作,預防錯誤姿勢或角度導致麻痛增加。(圖片來源:iStock)

Q:新發展的再生修復治療對緩解腕隧道症候群的效果如何?

A:近年來研究發現,在超音波定位下,利用低濃度葡萄糖水在正中神經壓迫處做神經解套注射,能有效緩解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可以幫助神經修復,且幾乎無副作用,除了暫時性的注射疼痛及腫脹。平均來說,需要注射三到五次,每次約間隔兩至三週。

此外,體外震波治療也可以降低疼痛及刺激組織修復,適合輕度及中度腕隧道患者,害怕侵入性治療者,可考慮使用震波治療。而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PRP)做神經解套注射療效更佳,適合中度及重度的腕隧道患者,缺點是費用較高。

許承嵐醫師醫學專長:肌肉骨骼疾病、急慢性疼痛、神經復健、增生治療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與導引注射治療。(圖片來源:好心肝會刊)

 

心發現延伸閱讀:

怎樣動,會更瘦? 不同運動對減重的效益 

咳嗽、腦霧、疲憊不堪⋯ 「長新冠」找上我了嗎? 

如何正確使用幫助排便藥物? 便秘好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