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健康

分享心發現

低血糖別驚慌! 緊急處理及預防一次看

2022/12/14

糖友若有低血糖的症狀,懷疑自己低血糖時,可以先用血糖機檢測。(圖片來源:iStock)

根據醫學上的定義,當血糖值低於70mg/dl時,就可能引發低血糖的反應,這個狀況較常發生在糖尿病友身上。血糖過低時的感受與肚子餓時類似,會有冒汗、發抖、四肢無力、心悸、飢餓感等症狀。若沒有及時處理,會開始出現意識模糊、抽筋等,最嚴重可能會昏倒、意識不清,也會因此導致外傷,要特別當心。

使用兩類藥物可能發生低血糖

低血糖之所以常發生在糖尿病人,主要是受到服用藥物及當天的飲食、活動量影響。

病人使用的藥物中若有胰島素及硫醯基尿素類(Sulfonylurea)口服降血糖藥,就要注意發生低血糖的可能,因為這兩類藥物不大會隨著病人血糖高低而改變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若是糖友當天因為太忙沒有吃飯,或吃太少導致體內血糖不足;也可能因為劇烈運動、大幅增加活動量等,一次消耗掉過多血糖,在使用這兩類藥物的狀況下,就容易讓血糖降太低,引起低血糖。

胰島素主要用於第一型糖尿病,這類病人本身不會分泌胰島素,所以需要以注射胰島素方式控制血糖;另外有一部分的第二型糖尿病人也會需要使用胰島素。硫醯基尿素類降血糖口服藥則主要用於第二型糖尿病,是個普遍使用的藥物,因此使用這兩類藥物時,要特別注意低血糖的問題。

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在糖尿病藥物的種類愈來愈多,也有一些藥物單獨使用時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然而,當這些藥物與胰島素與硫醯基尿素類藥物併用時,還是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不過,在臨床上,低血糖的處理很簡單,因此只要了解低血糖時的正確處置,倒不必因為擔心低血糖而抗拒這兩類藥物的使用。

非糖尿病人出現低血糖的原因

沒有糖尿病的人,血糖基本上都很穩定,這是因為當血糖稍低時,我們就會感到飢餓而進食,所以只要不是刻意禁食太久、或是突然運動量激增又沒有吃東西,否則不太會發生嚴重的低血糖症狀。但有少部分人,會因為罹患胰島素瘤、曾接受減重或胃部手術、腎上腺功能不足或自體免疫等狀況,因而發生低血糖。

胰島素瘤是胰島細胞的腫瘤,這種腫瘤分泌的胰島素並不受身體所控制,使得血糖容易降得太低,特別是在半夜或是空腹的時候,不過這種疾病相對少見,每年只有幾個人會診斷出這個問題。

另外,有些人曾接受胃部或腸道的減重手術,手術後會因為身體吸收營養的速度與胰島素的分泌配合不上,也就是食物會比較快通過胃部進到腸道,但胰島素卻在比較後面才分泌,而胰島素分泌時食物已經消化吸收完了,因此可能會在吃飽飯後3、4個小時,發生低血糖的症狀。

還有一種可能是腎上腺功能不足。腎上腺的功能在於身體處於緊急狀態時,可以讓血糖上升來因應外在環境,但若腎上腺功能不足,又遇到緊急狀況時,就可能會出現低血糖。

自體免疫也是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有些人身體會產生胰島素抗體,分泌出來的胰島素會接到胰島素抗體後,在飯後才慢慢釋放出來,因而導致飯後的低血糖;有些人則是會產生胰島素受體的抗體,這些抗體會持續刺激胰島素受體,導致降血糖的作用持續發生而造成症狀。此外,不小心誤食降血糖藥物也可能會出現低血糖。

低血糖症狀有哪些?(圖片來源:好健康會刊)

低血糖的處理方式:吃糖、喝含糖飲料

由於低血糖在糖友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發生,因此,了解低血糖時的症狀及對應處理方式,是每位糖友都應該要會的必備技能。對應措施上可分為意識仍清楚或已經失去意識兩種情形。

首先,糖友若有低血糖的症狀,懷疑自己低血糖時,可以先用血糖機檢測,低於70mg/dl時就要立即處理。若手邊沒有血糖機可以測量,還是可以先當作低血糖處理,避免低血糖過久而意識不清、甚至昏倒。

一般情況下,糖友要少吃含糖的食物,但這個建議在低血糖時並不適用。低血糖的時候,需要快速補充糖分讓身體血糖回升,這時可以適度吃糖。建議的攝取方式為吃15克的精製糖,換算下來約為泡茶或咖啡用的糖包2到3包,或是150c.c.的含糖飲料。

與糖果相比,散狀的糖便於人體快速吸收,不用等到糖果含在口中融化後才能作用,可以縮短時間。糖包也有攜帶方便的特性,外出時隨身可準備幾包,讓自己更安心。

含糖飲料拉升血糖的作用也很快,建議選果汁、運動飲料等類型,此時就不要選高纖、低糖,甚至無糖飲料,因為低血糖的時候,身體需要快速補充糖分,這些飲品反而無法達到效果。

補充糖分後,先觀察5∼10分鐘,看血糖是否有回升、症狀是否緩減,若還是持續,可以再吃一次15克的糖,通常到第二次,血糖就會回歸正常。

意識不清需使用升糖素或盡快送醫

若已因低血糖出現神智不清、喪失意識等狀況,此時就需要身邊的人幫忙。但由於意識不清時餵糖友吃糖有可能會嗆到,這時候就建議注射升糖素或是趕緊送急診處理。

升糖素需要透過肌肉注射,緊急時可以由家屬施打,但操作門檻較高,需要先混合注射藥劑,再用針抽藥後施打於肌肉,不是每位病友家屬都有辦法處理。臨床經驗上,第一型糖尿病人較容易發生低血糖,且發病時間較早,家屬通常也較為年輕,學習能力與意願較強,因此比較能夠在家自行使用升糖素處理。第二型糖尿病人年紀較長,由伴侶協助打針的困難度就比較高。因此,如果家裡沒有升糖素或無人能幫忙打,就要盡快到急診就醫。

目前在國外已有更便於使用的升糖素: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一種筆狀注射器Gvoke,升糖素已經事先混合裝在注射器中了,需要時可直接注射使用;還有一種是鼻噴型的升糖素Baqsimi,使用方式類似氣喘用藥,直接將混合好的噴劑吸入到鼻腔內,相較於注射劑型,更方便操作,且具有類似的效果。不過,這兩種升糖素目前都尚未引進台灣,臨床上並無法取得使用。

高齡糖友要當心夜間低血糖

低血糖也可能發生在晚上睡覺時,且症狀不一,有些人會抽筋或是餓到醒過來,有些人可能不會察覺,而是隔天起床測到血糖值掉到70mg/dl以下,代表半夜可能有低血糖。

年長者要特別注意夜間低血糖的發生,若半夜低血糖持續數個小時,沒有及時處置,昏厥過去,會使大腦功能受損,到隔天才被家人發現,可能為時已晚。

為避免此一狀況,建議睡前先測血糖值,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年紀、生活型態、發生低血糖的頻率與嚴重度等綜合判斷,並提供相關建議。例如,若低於100mg/dl以下,可以先補充15克的碳水化合物(如餅乾)再去睡,若是超過100mg/dl,一般就不太需要擔心半夜會低血糖。

若要確認半夜的血糖是否過低,有2種方式,一是建議病人找一天半夜3點起來測血糖,二是在皮下裝設感應型的連續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這個機器可以每5分鐘就會測量一次血糖值,以記錄一整天包括半夜的血糖變化。但因連續血糖監測儀的價格昂貴,目前健保僅針對持有重大傷病卡的第一型糖尿性病人,給付一年可施作兩次連續監測血糖儀(CGM),每次為期一週,其他病人則需自費使用。

日常生活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好,糖尿病友除了依照醫囑使用藥物, 日常生活中則應避免血糖波動過大。例如三餐應盡量定時,吃的食物要均衡、每餐的碳水化合物定量,若當餐胃口好,可以多吃點蔬菜、肉類,胃口不好就配菜少吃一點,整體澱粉量還是要固定,就可以維持血糖不會波動太過劇烈。

此外,運動是很好的習慣,但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卻突然進行一次劇烈運動,或是平時活動量低,偶而一次大掃除等,都可能會讓血糖突然大幅降低,因此建議運動的強度與時間要逐漸增加,避免突然變動過大。

高齡糖友小心夜間低血糖,建議睡前先測血糖值,視情況補充碳水化合物。(圖片來源:好健康會刊)

腸泌素可彈性調節血糖 健保給付嚴格 盼放寬

糖尿病的新藥愈來愈多,其中腸泌素(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 RA)為類似人體腸道分泌的蛋白質藥物,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抑制升糖素的分泌,讓血糖得到控制,同時還能抑制食慾、減少食量,讓體重下降。此外,這類藥物還有保護心血管與腎臟的功能,對於有糖尿病及多重慢性病的病人是很有效的藥物。

使用腸泌素並不會導致低血糖,這是因為腸泌素的作用會隨著病人血糖高低而調節。不過,這類藥物目前健保給付條件嚴格,健保規定只有已使用兩種以上糖尿病藥物超過半年、血糖仍控制不佳者(糖化血色素仍高於8.5%),或是已經發生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糖友,才能夠使用腸泌素。然而,臨床上一般訂糖化血色素小於7%為血糖控制目標,為此,糖尿病學會建議放寬至糖化血色素高於7.5%就能給付。雖然短期藥費成本會增加,長期下來能大幅減輕健保負擔,並節省醫療資源。

Q:低血糖時可以吃巧克力嗎?

A:許多人會認為低血糖時吃巧克力有幫助,事實剛好相反,巧克力當中脂肪的成分高,特別是純度較高的巧克力,由於糖分相對較少,因此提升血糖的效果較差。低血糖時,建議吃精緻糖,或是喝150c.c.左右的含糖飲料,效果會比吃巧克力更好。

Q:若發現有人昏倒,怎麼知道是否為低血糖?可以給他糖嗎?

A:如果人已經昏倒、失去意識,這時候就不要再餵食含糖食物,因為可能會嗆到而導致更多問題。若對方有意識,但臉色蒼白、四肢無力,判斷可能是低血糖時,可以幫助他補充一點糖分,例如喝瓶150c.c.的含糖飲料。即便不是低血糖,一般人也不會因為喝了一瓶飲料就突然變成高血糖,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Q:有「假性低血糖」嗎?

A:假性低血糖並非正式的醫學名詞,這個狀況指的是,一些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友,因為開始積極控制血糖使血糖濃度在幾週內快速的下降,雖然此時血糖並未達到低血糖70mg/dl以下的程度,但由於身體尚未適應,有些糖友會在此時出現類似低血糖的症狀。

例如糖友平均血糖值都超過200mg/dl,積極控制後平均血糖降到130mg/dl左右,雖然離低血糖標準70mg/dl還有段差距,但相對於200mg/dl的血糖,130mg/dl相對較低,因而出現飢餓、心悸、無力、冒冷汗等低血糖的症狀。

這時候若是沒有注意,又吃澱粉類與含糖食物等,血糖將會再度飆升而難以控制。正確的做法是避免澱粉類與含糖食物,可以多喝溫開水來緩解飢餓感。如果還是不舒服,可以吃點蛋白質(如蛋、豆乾)或是含有纖維的蔬菜,以降低不適感受。如果能持續一、兩週,待身體適應較為正常的血糖值後,這些類似低血糖的症狀就會逐漸緩解、消失,不用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