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健康

分享心發現

血便腹瀉,潰瘍性結腸炎常誤認腸躁症!即時診斷並治療「有機會終身不復發」,降低腸癌併發風險

2022/12/12

現代人飲食西化影響,加上工作壓力大,腹瀉、腹痛為常見的腸胃反應。(圖片來源:iStock)

現代人飲食西化影響,加上工作壓力大,腹瀉、腹痛為常見的腸胃反應,但須格外注意「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經常被誤認為是「腸躁症」,一旦延誤診斷與治療時機,嚴重恐怕還會惡化成大腸直腸癌。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主任鍾承軒 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腸道免疫系統誤認外來食物或病菌抗原,而引起腸胃道的免疫反應,使得黏膜時時處於發炎以致潰瘍狀態,目前被列為重大傷病卡疾病名單之一。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青壯年及老年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主任鍾承軒 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多與腸道黏膜保護基因變異、家族遺傳、種族、性別及飲食習慣有關,常見於西方國家,東方人種較少,病人以男性多於女性。另外,西化飲食 (高脂肪 / 高碳水化合物 / 加工及低纖維食物)、缺乏維生素 D、不運動及抗生素長期使用,也都可能導致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指出,過去盛行率約以每年 4.8% 增幅上升,好發於 20 歲至 30 歲、50 歲至 80 歲等青壯年及老年族群,目前國內發生率約每 10 萬人有 0.95 個人,盛行率為每十萬人有 12.8 人,至今有近 5 千人領有重大傷病卡。

炸的、烤的,等重油的西方美味,都要小心品嚐,可別過量。(圖片來源:iStock)

 

大腸激躁症 vs 潰瘍性結腸炎

鍾承軒 提醒,大腸激躁症與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皆屬於慢性病程,症狀會長達六個月以上,皆會合併腹脹腹痛,易混淆而錯失治療。其中高達 9 成的潰瘍性結腸炎有慢性腹瀉與血便,以及併發腸癌的風險;而大腸激躁症少有血便症狀發生。

除了血便與腸癌風險,「潰瘍性結腸炎」最大的不同,還包含因病人腸黏膜反覆發炎,阻礙營養吸收,易伴隨體重下降和全身性慢性發炎,如眼睛葡萄膜炎、皮膚紅斑、僵直性脊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腸道外器官合併症狀出現。

為即時介入治療,一般會將潰瘍性結腸炎依據發炎程度可以分為輕、中、重度。鍾承軒 表示,若病人屬於輕中度發炎,會以抗發炎口服藥物(5-ASA)、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治療。

若以傳統藥物類固醇,也需注意易導致有水牛肩、月亮臉、青春痘、失眠等副作用,或糖尿病患者易有血糖控制不佳等情況,若對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屬於中重度發炎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改以生物製劑阻斷發炎過程,藥效較傳統治療作用快、有效且持久。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傳統三選擇及生物製劑

鍾承軒 提醒,目前健保有多樣的生物製劑做為治療新武器,除了降低類固醇副作用,也要注意可能誘發體內免疫反應。因此,無論使用何種治療,為避免併發症產生,後續仍要密集追蹤藥量反應,並由醫師進行藥物調整。

醫師會根據病情,評估以兩周一針、八周一針、十二周一針等長短效不同機轉的生物製劑作為治療選擇,初期先有二至四周的誘導治療,用以測試藥物反應、觀察藥物相關感染及副作用,若藥物反應穩定後,在門診維持治療追蹤即可。

另外因生物製劑自費昂貴,屬於有條件健保給付選項,患者需要持重大傷病卡,並先使用傳統藥物六個月後,如產生抗藥性或效果不佳才可申請健保使用。對於高風險或發炎嚴重的患者,經專業醫師評估需要使用但健保不給付時,也可以考慮自費使用來改善病程。

曾有患者工作壓力大,出現長期腹瀉,肛門口異物感有血便,返台後被診斷出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圖片來源:iStock)

 

一至二成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達標「可終身不復發」

鍾承軒 指出,臨床有位 56 歲患者無慢性病與用藥病史,因長期在大陸工作壓力大,出現長期腹瀉,肛門口異物感有血便,被醫院診斷為痔瘡,後續病況越來越嚴重、精神變差、體重下降,返台就醫後確診為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由於病人長期旅外需每三個月回台灣一次,經過醫師評估,選用皮下注射生物製劑治療後,病人可將針劑帶回家,採每十二周自行注射一次,後續血便明顯改善、血紅素回升後,半年後治療達標,潰瘍的大腸黏膜幾乎癒合,也無需使用口服藥治療,病況穩定,僅需定期追蹤。

面對自體免疫疾病,病況起伏大,有民眾擔心「是不是治療打針要打一輩子?」鍾承軒 表示,雖然潰瘍性結腸炎無法完全根治,但根據統計,經過妥當治療,目前在臨床上約有一至二成病人有機會終身不復發;如果擅自停藥,一年後約有三成至四成會復發,因此鼓勵病友規律用藥、長期追蹤,避免復發風險。

 

疫情衝擊回診「切勿隨意停藥」

另外近年因 COVID-19 疫情衝擊,患者擔心自我免疫功能差、容易受到感染,因而減少回診或擅自停藥,反使病情惡化。鍾承軒 提醒,臨床研究證實「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跟一般民眾沒有差別。」且腸道發炎控制越好,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反而更低。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過去有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若正在使用高劑量類固醇、anti-TNF-α. 等少數特定生物製劑合併免疫調節劑時,會增加感染後中重症新冠肺炎甚至死亡的風險,若民眾對於自身目前使用藥物有任何疑慮,請務必與自己的專業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

 

 

心發現延伸閱讀:

遠傳5G遠距診療榮獲2022國家新創獎

遠傳深耕智慧醫療 受邀衛福部「遠距健康照護研討會」展示成果

帛琉「遠距醫療中心」揭牌 遠傳遠距支援新光醫院輸出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