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會出現什麼症狀?怎麼面對?就讓專業醫生告訴你
2024/04/22
有些病友會在密閉空間或是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像是電梯、車廂、隧道、機艙、年貨大街,突然出現恐慌症的症狀。(圖片來源:iStock)
恐慌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是與身心都相關的疾病,跟「心慌慌」不一樣。不但會一陣一陣的發作,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到達高峰,病友常常會自述有快要死掉的感覺,有可能因為過度換氣,感覺自己好像吸不到空氣,馬上就要窒息了,常因此而跑急診。
Q1:什麼是恐慌症?有什麼症狀?
A:恐慌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有些病友會在密閉空間或是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像是電梯、車廂、隧道、機艙、年貨大街,突然出現恐慌症的症狀。像是搭飛機進入機艙時,非常不適,只好馬上下機。怕在公共場所又發作而不敢外出,或隨時隨地需要有人陪伴,才能步出家門。
至於會出現什麼症狀,與發作時會影響到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或兩者兼具有關。如果是影響到交感神經,可能會心悸或過度換氣;影響到副交感神經,則會口乾、腸胃道異常疼痛、大腸激躁症等等。此外,像是手麻腳麻,自陳全身失去知覺,也不少見。
病友常常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預期性焦慮,一旦發作過一次,就時常再擔心會不會突然又發作。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恐慌症的診斷標準。恐慌症發作是突然一股強烈的恐懼或強烈的不適,並在幾分鐘之內達到高峰。
(一)在發作這段時間內,出現下列四個(或更多)的症狀:
- 心悸、心臟怦怦跳(pounding heart)或心跳加快。
- 流汗(sweating)。
- 發抖(trembling)或顫慄(shaking)。
- 呼吸短促或喘不過氣(smothering)的感覺。
- 窒息感(feelings of choking)。
- 胸部疼痛或不適。
- 噁心或腹部不適。
- 感覺頭暈、步伐不穩、頭昏(Iight-headed)或快要暈倒(faint)。
- 打冷顫(chills)或發熱的感覺。
- 感覺異常(paresthesias), 有手麻、腳麻或全身肢體的麻木或刺痛的感覺。
- 脫離現實感(derealization)或喪失身體或心智的感覺(depersonalization)。
- 害怕自己失去控制,自覺快要瘋了(going crazy)。
- 害怕即將死亡的瀕死感。
或是有可能會出現特定文化會出現的症狀(例如:耳鳴、頸部酸痛、頭痛、無法控制地尖叫或哭泣)。這些症狀不被列為四個必要的症狀之一。
(二)至少其中一次的恐慌症發作,有下列其中一或兩個症狀,為期一個月或更久:持續關注或擔心恐慌再發作或發作的後果,出現與發作相關、明顯適應不良的行為,像是曾在雪山隧道發作,就不再開車經過雪隧;曾在機艙發作,就不再搭飛機,或搭機前就開始擔心會不會再次發作等等。
(三)要確定診斷恐慌症,必須排除先前已存在的某些物質(例如:濫用的藥物)或某些身體病況(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肺疾病)。
(四)恐慌症病友有可能同時有其它症狀,像是社交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壓力症、分離焦慮症等等。但分別在於單純的社交焦慮症,僅會在需要面對社交場合時發作,恐慌症病友卻有可能在社交場合跟非社交場合突然發作。
Q2:當恐慌症狀突然來襲,如何應對?
A:有些病友的恐慌症是跟場景有關,像是如果是在人潮洶湧的年貨大街突然發作,可以移動到人少的地方,脫離現場,就有機會改善。
若是有過度換氣的症狀時,這主要是因為呼吸太快,使過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出。當內頸動脈底端的感應器,偵測到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流失太快,就會自動把訊號傳給腦幹,出現吸不到空氣的窒息感,但測血氧濃度會是正常的。
此時,若能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拿一個紙袋或塑膠袋罩住口鼻,把吐出的二氧化碳,再吸進體內回收,就能傳導到腦幹,把呼吸速度降下來,讓吸不到空氣的緊急狀況,可以順利解除。
Q3:恐慌症如何治療?
A:恐慌症病友第一次發作時,可能只有20、30歲,常常會擔心不知道哪一天會再發作,也常令病友有快要死掉的感覺。在臨床上,已經有很多藥物、認知行為治療、生理回饋、橫膈膜式呼吸、正念療法可以幫助病友度過難關,治療效果也很好。
在治療上,最重要的是要能踏出第一步,勇敢求救專業協助。
恐慌症沒辦法治癒,但也有機會好好控制,就能降低發作,有助減少跑急診及對生活的限制。
心發現延伸閱讀:
- 許金川教授 心肝寶貝,是幾個器官?
- 廢電池回收QA總整理:9大回收通路、回饋獎勵一次看
- 長期睡不好恐引發三高、憂鬱症等問題 失眠所帶來的困擾究竟有哪些?
- 運動舒緩五訣竅 「這3種小物」買下去深度紓壓一整晚
- 日本爆紅「超慢跑」怎麼做?輕鬆減脂、運動新手、討厭慢跑必看!
- 盤點台灣戶外單車路線,這5條必騎之路超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