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保健要注意哪些狀況?專業醫生告訴你
2024/12/08
在忙碌的生活中,請務必騰出一些時間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圖片來源:iStock)
本文目錄
Q1:女性朋友們要注意的癌症篩檢有哪些呢?
A:在忙碌的生活中,請務必騰出一些時間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議定期參加癌症篩檢,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為了促進全民健康,國民健康署根據篩檢實證,為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下列條件,即可享受免費檢查。
免費的「五癌篩檢」。(圖片來源:好心肝會刊)
Q2:什麼時候要開始存骨本呢?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A:正常人的骨骼會不斷進行新陳代謝,骨密度在30歲以前達到高峰。無論男女,到40歲左右,骨質便開始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而更年期婦女因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每年骨質流失率可高達3~5%。長此以往,骨骼強度逐漸下降,導致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比男性高出6至8倍。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每9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65歲以上的女性罹患率更高,每4位就有1位。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將持續增加。「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疾病」,它使骨骼變薄、密度降低、強度減弱。許多人並未察覺自己正在失去骨質,直到輕微跌倒或碰撞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骨質疏鬆的防治不能等到年長時才開始,及早儲存骨本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佳策略。
骨質保健方法與建議。(圖片來源:好心肝會刊)
Q3:什麼是停經症候群?除了吃藥,有其他改善方式嗎?
A:更年通發生在女在45至55歲之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導致月經不規則,最終完全停止的過程。這段生殖機能逐漸降低並最終喪失的過渡期,稱為停經期。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並非疾病。大部分女性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但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的減少,約有三成的婦女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身心不適症狀,及稱之為停經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
潮熱與盜汗:突然出現的熱感和大量出汗,通常在夜間更為明顯。
情緒波動:焦慮、易怒、抑鬱和情緒不穩定等心理症狀。
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早醒或睡眠質量下降。
陰道乾燥與性功能障礙:陰道黏膜變薄,潤滑不足,可能導致性交疼痛或性慾減退。
骨質疏鬆:隨著雌激素減少,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風險。
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有些女性會經歷短期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調整 |
建議 |
飲食調整 |
|
規律運動 |
|
心理健康支持 |
|
生活方式調整 |
|
Q 4:更年期婦女遠離三高,用心呵護健康的撇步?
A:停經後隨著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體脂肪容易囤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45~64歲女性的高血壓、血脂異常和高血糖盛行率分別為26.4%、21.3%和39.7%,顯著高於19~44歲女性。加上50歲後女性腹部肥胖率超過5成,腰圍過大會影響身體代謝,並伴隨三酸甘油酯和血糖濃度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更年期婦女,應定期監測健康狀況,並採取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風險。
以下為護心5要訣,幫助更多更年期婦女有效管理心血管健康:
健康體重:根據BMI調整熱量攝取,考慮年齡、活動量及體重變化,必要時諮詢營養師。
均衡飲食:適當攝取6大類食物,遵循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的原則,優先選擇天然原型食物,減少過度加工食品。
規律運動: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每天累積30分鐘的活動量,每周至少150分鐘中度運動,並加入肌力和伸展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或瑜伽等活動舒緩壓力,保持愉快心情,與親友保持良好互動。
無菸生活:戒除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以減少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必要時可利用戒菸服務。
透過這些措施,更年期婦女可以有效管理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等危險因子,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Q 5:除了身體上健康,心理健康如何注意?
A:更年期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對心理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家庭角色和關係的變化,婦女可能因更年期的適應困難,情緒波動和行為失常,造成家庭內的心理壓力和摩擦。此時,婦女從家庭的支持者角色轉變為需要支持的對象。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婦女可以積極走出家庭,參與社會活動,重視自我照顧,並樂觀面對生命的新階段。此外,家人的認同和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透過真誠的關愛和開放的溝通,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建立一個堅強的支持網絡,幫助更年期婦女順利度過這段過渡期。
原文出處: 好心肝會刊 | 婦女保健5問 莊佩倪醫師專業解答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