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症狀全解析:傳染途徑、疫苗保護力、停課標準一次看
2025/03/07
「我家孩子發燒、喉嚨痛,手腳上還長出紅點,該不會是腸病毒吧?」每年春夏,這樣的焦慮對話總會在小兒科診所裡反覆上演。腸病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特別在托嬰中心和幼兒園,一旦有人中招,很可能會迅速擴散,讓整個班級都淪陷。
究竟讓家長們聞風喪膽的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有哪些症狀需要特別注意?病程多久才會痊癒?家長該如何幫孩子舒緩不適、做好預防措施?這篇文章一次告訴你所有關鍵資訊,讓大人小孩一起平安躲過腸病毒威脅!
腸病毒發作時手腳、口腔會起紅疹或長水泡。(圖片來源:iStock)
本文目錄
腸病毒來襲!哪些季節容易中鏢?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68至71型等,其中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發神經系統併發症,對幼兒的威脅最大。這類病毒雖然主要在腸道內繁殖,卻很少引起腸胃不適,反而常以口腔潰瘍、手腳水泡或紅疹等症狀表現,部分感染者甚至只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
台灣因濕熱氣候有利於腸病毒傳播,導致全年皆有感染案例,尤其在春末夏初(4至9月)及開學季(9至10月)達到高峰。腸病毒主要好發於 10 歲以下孩童,年紀越小症狀越明顯,特別是 5 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發展為重症。除此之外,成人也可能感染,且多數無明顯症狀,增加了病毒擴散的隱形風險。
發燒、嗜睡是常見的腸病毒症狀之一。(圖片來源:iStock)
手足口病揭密:從傳染途徑到併發症一次公開
在腸病毒家族中,最容易引起常見「手足口」症狀的包括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及腸病毒71型。其中又以腸病毒71型更容易引發神經系統併發症。
腸病毒的傳播途徑
腸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包含:
糞口傳染:透過排泄物、嘔吐物、水或食物污染,病毒可在腸胃道存活6~8週。
飛沫傳染:透過咳嗽、打噴嚏等,病毒可在呼吸道存留1~3週。
接觸傳染:碰觸到患者皮膚水泡液體、分泌物或被病毒污染的玩具、物品等,尤其是絨毛類玩具。
母嬰傳染:有些媽媽會透過胎盤、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傳染給新生兒。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感染到腸病毒後,通常會先經歷約2~5天的潛伏期,剛開始發病時症狀可能與普通感冒相似,甚至多數大人會一點症狀都沒有,但接下來小朋友們的症狀就會逐漸變得嚴重。
大部分孩子會在口腔、手掌、腳掌上出現水泡、紅疹或潰瘍,另外也有喉嚨發炎、咽峽炎、發燒等症狀。年紀更小的嬰幼兒則會出現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如果感染到的是腸病毒71型,還會出現「五多」特性:
多為手足口病:感染後多出現手、腳、臀部紅疹。
多是極小紅疹:病灶細微,易被忽略。
多發生於5歲以下:嚴重併發症多見於幼童。
多在7天內惡化:平均於發病後3天內發生重症。
多有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收縮)的症狀。
腸病毒重症警訊
家中有小小孩的爸爸媽媽們請注意!5 歲以下嬰幼兒免疫力尚未健全,因此千萬別輕忽腸病毒帶來的併發重症威脅,如果感染到的是「腸病毒71型」,後續有可能會引發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而腸病毒D68型可能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症狀或神經系統問題;克沙奇B型病毒與伊科病毒則對新生兒威脅較大,可能合併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或新生兒敗血症。
疾管署也特別呼籲民眾,萬一孩子在腸病毒病發期間出現以下 5 種症狀,應立刻送往醫院救治:
嗜睡、意識不清
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持續嘔吐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腸病毒傳染途徑也有可能經由沾染幼兒口水的玩具互相感染。(圖片來源:iStock)
什麼情況會停課?腸病毒停課標準看過來
腸病毒傳染力強,特別是在幼兒園、托嬰中心等地方,一旦有小朋友感染,很可能會快速擴散。為了防止疫情擴大,疾管署訂定了停課標準:
當爆發腸病毒71型疫情,如果同班一週內有2名(含)以上學生確診腸病毒(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該班級停課7天。
如果托育機構所在的鄉鎮市區,曾公布「腸病毒71型檢驗陽性個案」或「3個月以上兒童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並且班級在一週內出現2名(含)以上學生確診,也需停課7天。
當托育機構內出現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並且檢出D68型腸病毒,該班級應停課7天。
不過各縣市的規定可能略有不同,爸爸媽媽們可以再向當地衛生局、教育局或社會局洽詢更詳細的腸病毒停課資訊。
雖然大人小孩都有機會感染到腸病毒,但大人感染後不會被強制隔離,多數人出現的症狀也會比小孩輕微許多。如果出現發燒等不適病症,可以依身體狀況決定是否自行請假在家休息。
此外,若是家中有小孩或家人感染腸病毒需要照顧,依勞動部規定可以向公司申請一年最多7天的「家庭照顧假」,且公司不得視為缺勤,也不能影響員工的全勤獎金、考績等權益。
勤洗手可有效避免腸病毒感染。(圖片來源:iStock)
腸病毒多久才會好?治療與預防全攻略
一般來說,腸病毒開始發病後傳染力會在一星期內達到最高峰,病程會持續 7~10天左右。因為腸病毒沒有特效藥,醫生也只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支持性療法,給予退燒藥、止咳藥、點滴等,幫助病患緩解症狀所帶來的不適;在家中照護病患時,可以參考以下照顧方式:
減輕病患喉嚨與口腔疼痛感:
可以提供冰涼的食物,如果凍、冰淇淋、奶酪。
提供口味清淡的粥或流質食物,像是豆漿、冬瓜茶、蘆筍汁、蒸蛋等。
避免油膩、辛辣、酸性及過燙食物,以免刺激到口腔的潰瘍傷口。
防止病患脫水:
多補充水分,選擇電解質補充飲品。
多補充維生素C,選擇水分較多的西瓜、哈密瓜、葡萄、蓮霧等水果。
若出現嚴重脫水症狀(如尿量減少、哭泣無淚),應立即就醫。
雖然一旦感染過某種腸病毒,就可以獲得數十年免疫力,不再被相同型別的病毒重複感染。但腸病毒家族成員多,難免還是會遭到其他腸病毒侵襲,加上腸病毒存活期長、傳染力強,甚至連酒精殺不死,讓人防不勝防,做好感染預防措施就顯得更為重要!
如何有效預防腸病毒入侵?這邊提供7招防護措施:
避免前往人多擁擠場所,帶好口罩、減少接觸與飛沫傳染機會。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吃飯前、如廁後要勤洗手,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
定期消毒環境與玩具,使用500ppm含氯漂白水擦拭家具、玩具以及兒童常接觸的物品。
避免共用餐具、毛巾、奶瓶,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如果出現症狀應及早就醫,並留在在家休息,避免病毒擴散。
適當使用紫外線、煮沸、高濃度氯消毒方式,確保環境清潔。
最後,如果家中有2個月至6歲幼童,建議可以自費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降低孩子在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引發的重症風險。目前市面上有兩款經過衛福部核准的腸病毒71型疫苗,分別是:
國光/安特羅「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2劑約7,000~8,000元
高端「恩穩健腸病毒71型疫苗」:2劑約8,600元,若加打第3劑追加劑則約需12,900元。
國光/安特羅疫苗施打完兩劑之後,抗體可維持保護效力約1年左右,而高端疫苗的抗體則可維持至少5年。接種後除了注射部位可能紅腫、瘀青、疼痛外,也有部分的人可能出現如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食慾降低、疲勞、嗜睡等副作用。
目前國內有兩款腸病毒71型疫苗可供民眾自費施打。(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