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健康

分享心發現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選?輕鬆搞懂疫苗差別和公費資格

2025/03/07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會引發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的細菌,對5歲以下幼童、75歲以上長者以及慢性病患威脅尤其大。全球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時肺炎已上升為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

想預防感染,接種疫苗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可以公費施打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13價結合型 (PCV13) 和23價多醣體型 (PPV23) 兩種,還有一種只能自費施打的15價結合型疫苗 (PCV15),究竟哪種保護力更好?差別是什麼?下面立刻告訴你!

 

國內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分別有13價、15價及23價。(圖片來源:iStock)

本文目錄

認識「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狀有哪些?

「肺炎鏈球菌」顧名思義,是一種會引發肺炎的細菌,主要透過咳嗽、打噴嚏,以及與患者親密接觸、觸摸被污染物品等方式傳染。

當感染到肺炎鏈球菌後,初期會出現咳嗽、黃痰、呼吸困難、發燒等症狀,很容易會被當成一般感冒而輕忽治療。它的血清型多達92種,光是在台灣就有十幾種血清型會造成「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 (IPD)」,引發中耳炎、鼻竇炎,甚至肺炎、敗血症、腦膜炎、心包膜炎等嚴重併發症,讓病患死亡風險大幅上升。

肺炎鏈球菌好發5歲以下幼童,醫生呼籲應盡早施打疫苗。(圖片來源:iStock)

 

高風險群看過來!這些人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免疫力不足的5歲以下嬰幼兒和65歲以上的老人家,是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風險群,另外還有一些人也被納入建議主動前往醫院診所施打疫苗的族群:

  1. 罹患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衰竭、肝硬化等)、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

  2. 罹患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3. 有肺炎病史、脾臟功能缺損的人。

  4. 使用住宿式照顧服務機構的長者。

  5. 長期抽菸、酗酒者。

  6. 人工耳植入者。

  7. 腦脊髓液滲漏的患者。

  8. 正在進行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

65歲以上民眾可享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福利。(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13價、15價、23價:三種疫苗怎麼選?

目前台灣市面上有三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是13價結合型疫苗 (PCV13)、15價結合型疫苗(PCV15) 和23價多醣體疫苗 (PPV23)。其中可透過公費施打的是13價和23價。

所謂的「價」,指的是疫苗可以覆蓋預防的血清型數目,例如13價疫苗就表示可以預防13種肺炎鏈球菌。不過,選擇疫苗時只要數字越多就越好嗎?其實不是這樣的。

不同疫苗選擇覆蓋的血清型別略有不同,例如13價和15價疫苗屬於蛋白質型疫苗,可以透過誘發免疫反應,提升細胞免疫記憶、拉長疫苗的保護年限;23價多醣型疫苗則是利用提取細菌表面的糖分子,讓免疫系統學會識別不同的肺炎鏈球菌,雖然看起來覆蓋種類多,但因為缺乏細胞免疫記憶功能,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效期大約只有5年左右。

以高風險族群來說,醫生建議最好可以先接受一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年後再施打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以獲得完整保護力。而必須自費施打的 15價疫苗,比13價多了兩種歐美較為常見的血清型別保護,較推薦經常飛到國外各地旅遊的人施打。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自費價格每劑約在3,800~4,000元之間;23價則是每劑費用約1,600元,符合公費補助資格的施打對象包含:

  • 13價

【適合對象】出生滿6週以上嬰幼兒及18歲以上成人。

【公費補助】

  1. 2歲以下幼兒可公費接種3劑。

  2. 6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

  3. 2025年3月10日起,19-64歲IPD高風險對象可公費接種1劑。

 

  • 23價

【適合對象】2歲以上兒童及18歲以上成人。

【公費補助】

  1. 6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

  2. 2025年3月10日起,19-64歲IPD高風險對象可公費接種1劑。

年滿65歲、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輩可透過公費接種。(圖片來源:iStock)

 

 

疫苗多久打一次?施打間隔要注意

醫生提供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針對年齡層和高風險族群各有不同:

  1. 嬰兒(2個月至15個月)

3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接種時間點分別在滿2個月、滿4個月及滿12至15個月時。

若有需要,可在孩子於滿6個月時追加1劑來提高抗體濃度。

  1. 青少年(11至18歲)高風險族群

  • 沒有接種過13價或23價疫苗:可先接種13價疫苗,並至少等8週後再接種23價疫苗。

  • 已接種過13價疫苗:至少等8週後再接種再接種1劑23價疫苗。

  • 已接種過23價疫苗:至少等8週後再接種再接種1劑13價疫苗。

  1. 18歲(含)以上~未滿65歲高風險族群

  • 沒有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先接種13價疫苗,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23價疫苗。五年後,可以和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追加接種第2劑23價疫苗。

  • 接種過1劑13價疫苗:可間隔至少8週後接種23價疫苗,並在五年後再接種第2劑23價疫苗。

  • 接種過1劑23價疫苗:間隔至少1年後可接種13價疫苗。與13價疫苗間隔至少8週,且與前一劑23價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第2劑23價。

  • 接種過1劑13價和1劑23價疫苗:可在與前一劑23價疫苗間隔至少5年後,再接種第2劑23價疫苗。

  • 接種過2劑23價疫苗:與前一劑23價疫苗間隔至少1年,可追加接種13價。

  1. 65歲(含)以上長者

  • 沒有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先接種13價疫苗,間隔1年以上再接種23價疫苗。

  • 65歲前接種過13價疫苗:滿65歲後如有接種13價疫苗,至少間隔1年再接種1劑23價。

  • 65歲前接種過23價疫苗:滿65歲後,與前一劑23價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1劑23價。接著間隔至少1年後,接種1劑13價。

  • 65歲前接種過13價和23價疫苗:滿65歲後,與前一劑13價疫苗間隔至少1年,並與前一劑23價疫苗間隔至少5年,再接種1劑23價疫苗。

  • 65歲以後接種過23價疫苗:間隔1年以上,可再接種1劑13價。

大部分人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像是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通常症狀會在兩天內緩解,有少數人可能會經歷幾天的發燒、倦怠等症狀。但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或持續發燒,應儘快就醫。

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時會產生注射處紅腫疼痛的副作用。(圖片來源:iStock)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