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故事

分享心發現

關山小鎮的布農織女Ibu 用繽紛彩線回應家人溫暖心意

2022/07/06

在純樸的台東關山小鎮,新開了間料材店,牆面掛著數百捲明亮繽紛的線,透明櫃裡裝滿各種閃閃發光的珠珠與亮片,榻榻米上坐著一位年輕女孩,倚靠在窗邊織布神情專注,她是來自台東海端鄉的布農族織女Ibu Lavalian(邱夢馨),「Mudaukdauk」是她與男友共同創立的品牌,為小鎮帶來美麗新意,也回應對家人和原住民編織工藝的愛。

外型清秀、聲音溫柔甜美的年輕女孩Ibu,是台東關山的布農族地織職人。(圖片來源:細腿男)

因為想為家人做漂亮的衣服,向外婆拜師踏上編織之路

問到學習編織的契機,Ibu說,她大學畢業便返鄉幫忙家務一年多,曾想過跟哥哥一樣從軍或去當警察,連體檢都過了,但因為說話聲音溫柔、家人怕她無法勝任而力阻,後來因為姐姐找她一起學布農族傳統地織,就此開啟她的工藝旅程。她聽老師介紹原住民服飾的故事,在博物館看到許多美麗文物,心想:「如果我也能替家人做這麼漂亮的衣服就好了!」,這也讓Ibu更加堅定想學習地織藝術的心。

因為想為家人做漂亮的族服,Ibu下定決心學習布農族的地織工藝。(圖片來源:細腿男)

Ibu注意到,她的母親不會編織,但家中仍有不斷增生的布農族衣物,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外婆仍持續在織布,因此決定拜她為師。她回憶道,外婆不太會說中文,而自己母語也沒學得那麼深,所以兩人常雞同鴨講,但外婆做什麼她就跟著學。平日把織布機扛回家,以一週織完一塊布的速度練習,假日再上山跟外婆學新的。

Ibu上山向外婆學習編織,笑說自己因為在外地讀書好幾年沒回來,所以一見面外婆竟然用母語問她:「你是誰家的孩子?!」(圖片來源:細腿男)

「不過每次外婆看到我在織布時就會技癢,總是拿食物來誘惑我休息,這樣她就可以接手織一下了!」Ibu也難忘當她織出第一件背心時,外婆握著她的手說:「以後我們家有人要學織布,你要教他們喔!」這對Ibu來說是種家族的認可,更是歸屬感,因為她現在是一個可以幫家人做衣服的人了。

Ibu分享一個織布趣聞,她說織女們在織布時,頭髮常會掉落進卡進布裡但太緊拔不出來。所以有些婦女為老公做衣服時,會刻意把頭髮給「織」進去,像是守護靈般防止老公在外頭亂來。(圖片來源:細腿男)

感受到家人滿滿的愛,為他們做衣服是件驕傲事

學習織布的Ibu,家族除了全力支持,更親手為她製作織具。有次她因為姪子愛玩破壞其中的棍子而慘哭,父親見狀便去山上再做一個回來,讓她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期待。「我織布的時候,爸爸喜歡在旁邊靜靜地看,看我若是工具不好用,就會馬上幫忙改良。」而Ibu的回報就是做衣服,將心意用線去織、去繡進服飾裡溫暖大家。「學習織布、刺繡、月桃這些工藝,都是因為我想替家人做些什麼,想讓他們用好的器物、穿上漂亮的服飾。」她補充說。

好奇問Ibu關於布農族編織禁忌,她謹記外婆說的話,男性不能織布也不能觸碰織布機,因為布農族覺得每件物品都有它的靈,被別人觸摸靈會跑走,織布時就可能會百般不順。(圖片來源:細腿男)

布農族的傳統,是男人製作工具後交由女性負責織布,但做出來的服飾只有男人能穿。Ibu說,雖然有時因為趕工而感到身體疲憊,而且織得再怎麼好看自己也不能穿,但她還是覺得,做衣服給家人是種幸福。「我的家人和男友會為我的織布而感到驕傲,在受挫時也是因為有他們的鼓勵,我才能重拾自信繼續努力。而每當在結婚或祭典場合看到自家男生穿得比其他家族好看,那一刻就會很有成就感。」她開心地說。

胸袋kuling 是傳統布農族男子的衣著配件也是百寶袋,可以放置放手機等隨身物品,或是在射耳祭時會放山肉。照片中這個作工精緻、色彩繽紛的小型Kuling,是Ibu送給姪子的幼稚園畢業禮物。(圖片來源:細腿男)

用全身的心力織作,還夢到一位阿婆教她怎麼織圖

請Ibu示範織作,她鋪上毯子席榻榻米而坐,將經線兩端分別固定於捲布夾和織布箱,並在腰部綁上背帶,以雙腳撐住木箱,隨著身體動作調整線的鬆緊張力,而上頭纏插著數支可做出不同織紋的木棒。她表示,織布時得把自己綁著,用身體當支架很吃體力,所以織一件有圖案的布農族背心「habang」大概需要一個月。織布也很直接反應當下心情,心情不好、打得特別用力,布也跟著變得又緊又硬;疲累時打得輕,布鬆鬆的就會容易被拉開。「所以織布就是修身養性,得達到放空無我、不被干擾的境界。」Ibu笑說。

Ibu大學讀的是統計,也自然將邏輯分析能力應用於織布。她說,圖案的排列、線抓的數量和鬆緊,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布織出的樣子。(圖片來源:細腿男)

令人驚訝的是,其實織布做圖案時,織女看到的永遠都是背面。Ibu說:「就像是拆禮物的期待心情,當布織到一定長度後,就能透過線的縫隙欣賞。」(圖片來源:細腿男)

即便原住民服飾的織紋和顏色隨時代改變有所創新,但Ibu還是最喜歡傳統的美。她說,因為外婆眼睛不好無法教她太多,所以除了上編織課,她也會到博物館看文物藏品,在社群媒體追蹤欣賞別人穿的族服,從材質、圖案和配色汲取靈感,再學著自己做出來。

「有一次,我竟然還夢到一位阿婆正在織布還教我怎麼做圖,結果醒來後我真的就會照著做出來!」

Ibu相信,一塊織布是飽含情感的,而無論工具是手工鑿的還是機器製造,線材使用苧麻或是工廠線,都有著織作者的溫暖與心意。(圖片來源:細腿男)

開了間名為Mudaukdauk的店,慢慢地享受織布過程

Mudaukdauk是布農語「慢慢地」的意思。「織布時,外婆都會說慢慢地、慢慢地,這樣比較快,欲速則不達,所以享受整個過程。」Ibu笑說,最初開店是因為太愛買線,多到可以把整個房間塞滿,於是男朋友在耳邊吹風提議開店賣線,加上疫情期間接單和上課的收入不穩定,考慮很久才在今年4月開張大吉。

Ibu在台東關山鎮開了這間Mudaukdauk工藝材料店,即便是採訪當天是公休日,還是有打扮漂亮的地方阿嬤騎車來想買線。(圖片來源:細腿男)

店裡數百捲細綿線、苧麻線、毛線⋯⋯這裡堪稱是關山色彩最繽紛的網美牆。(圖片來源:細腿男)

店內也有十字繡和俄羅斯刺繡等商品和料材包。Ibu說,每當織布疲累或卡關時,她就會靠刺繡來放空轉換心情。(圖片來源:細腿男)

目前除了賣材料,Ibu也接受訂製布農族男子織布背心。「一開始覺得價格高沒人會找我做,結果消息傳開才發現有那麼多人有興趣!」對Ibu來說,腦袋預想的設計永遠跟實際做出來的不一樣,織布過程中也會發生一些亂流,有時因為想法突然改變配色與小錯誤,但也因此才能造就許多不完美的美麗。

Ibu陸續接到親人和其他部落族人的訂單,她在織作時都會一邊想像穿在對方身上的感覺,適合什麼樣款式、圖紋和顏色,再用簡單純粹樣子,呈現出每一件habang的細節與美感。(圖片提供:mudaukdauk工藝材料店之ibu做什麼?)

Ibu也透露,其實手工族服很貴容易被消失,所以很多織女都會發揮巧思,在自己的作品上做記號。身為基督徒的她,常會織上像朵紅色小花的十字架做為標記和證據,也希望每件猶如自己小孩的背心都能被珍惜。(圖片來源:細腿男)

並不是想推廣原住民文化,而是將傳統工藝製作變成日常

問Ibu如何將布農族的編織工藝,轉化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物件,讓多人看見和欣賞它的美?她的回答耐人尋味:「與其說轉化成生活用品,倒不如說是將傳統工藝製作變成我的日常。對我來說,傳統服飾因著生活而產生,本質是最美麗的,為重要的人製作並投入心意,這就是我的生活。」

這頂傳統布農族的女性頭飾,凹亮片與玻璃珠的搭配就像是綻放的花朵,是Ibu親手用店裡的材料所製作。(圖片來源:細腿男)

她進一步解釋道,因為並非想藉由開店推廣布農族工藝,所以不特別標榜和侷限是原住民開的店,而是所有人進來都能感到舒服自在空間,進而接觸原住民文化,才能把品牌做得更廣。「很多人來買材料時看到我在織布、車衣服,就會順便問我在做什麼,所以這是個互相了解認識的過程,也因為如此漸漸多了一群陪我走下去的夥伴們。」

Ibu笑說,有天一位阿嬤開心地買了一千多元的珠珠,結果隔天早上又再跑來買,說她整晚沒睡覺都在串,所以珠珠都用完了!(圖片來源:細腿男)

當初Ibu只是想做衣服給家人,沒想到一頭栽進編織的世界。對她來說,喜歡家人和男友為她製作工具時的心意、看到她做出衣服時的驚喜表情,喜歡大家因為她會織布做衣服而感到驕傲,在在都成為Ibu繼續前進努力的動力。未來,她也計畫開課教學,以及為長照機構的阿公阿嬤們設計合適的課程教具,而她也深信,不管做什麼事,將腳步踏穩了之後,往下一個階段前進時才能站得更直!

Ibu未來計畫開課教作衣服配件,這樣大家除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樣式,也能做給家人,不用花大錢買就能減少經濟上的負擔,而當愈多人都在做時,編織藝術也就會有更豐富的樣子。(圖片來源:細腿男)

同場加映:俊男号 居酒屋

由Ibu哥哥Atul所開的「俊男号」是台東關山唯一的居酒屋。在店家餐廳都早早打烊的小鎮,這裡理所當然成為在夜晚飲酒作樂吃美食的最佳去處。(圖片來源:細腿男)

在Mudaukdauk工藝材料店後頭,是關山鎮唯一的深夜食堂,取名俊男号是因為老闆本名真的叫「俊男(布農族名Atul)」,而他就是Ibu的哥哥。俊男号選用的食材新鮮、調味和燒烤火候恰到好處,每一道都不油膩的下酒菜。其中大推「鹽烤脆皮粉腸」,帶點嚼勁的口感讓香氣在嘴裡蔓延,微微咀嚼後吃下肚就是超滿足!

Mudaukdauk 工藝材料店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民權路43號
營業時間:10:00~18:00(每週二、三店休)
Facebook:mudaukdauk工藝材料店之ibu做什麼?

俊男号 居酒屋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民權路43號(由Mudaukdauk旁邊藍色鐵門進入)
營業時間:17:00~22:00(每週二店休)
Facebook:俊男号
Instagram:10_jyun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