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故事

分享心發現

一生只龜毛一件事!紙藝大師洪新富  用不起眼的紙,刻劃精彩人生價值

2022/10/12

「人生只要專注龜毛做一件事就好,其它事情都可以輕鬆看待。」

說這句話的,正是紙藝大師洪新富。

那天,我們與他約在公司相見。結束外頭兒上午講課後,急急忙忙的洪新富,拎了個簡單吃食進來,一看到我們,立即將午餐丟一旁,動手整理起環境。然後不好意思說,公司作品、材料太多了,自己又不善整理收納,就成了這幅亂糟糟模樣。邊講邊收拾之際,他說了那句話。聽聞當下,只覺得這句話寓意深遠,而且用來說明洪新富的30幾年紙藝人生觀,再貼切不過了。

打從4歲開始接觸摺紙,17歲立定志向當一位發明家,希望透過紙藝造福全人類。退伍後,即便家人反對,他依然朝可能會餓死的全職紙藝家前進。靠著自己摸索與期間貴人、老師相助,他一步一步豐實自己實力,一隻會動的「幸運鼠」成了他人生轉捩點,三年內賣超過10萬隻。1994年,他又以紙雕狗狗燈籠,成為交通部觀光局官方提燈,再次寫下人生精彩一頁。現在的他,已經成立自有品牌「扶風」專心創作與推廣。

本性加上一直從事充滿童趣的紙藝,洪新富即使50多歲了,依然保有童心。(圖片來源:陳金燾)

人生過半百,從懵懂未知到躊躇滿志,洪新富專注的,毫無懸念就是紙藝;龜毛的,正是如何把作品做到最好。「我有一件作品『大冠鷲』 我已經做20幾年了。」他說,本來是用一張紙去呈現,後來加了零件又想量化生產,所以一直在調整修改,「最終我希望它的翅膀可以收合,並且站在肩膀上……」

仔細觀察洪新富創作,細節寫真令人讚嘆。(圖片來源:陳金燾)

兒時,就與紙結下不解之緣

毫不起眼的紙,在洪新富眼中,宛如珍寶。有6個兄弟姐妹的他回憶說,兒時家境不好,買不起玩具,能玩的就只有泥巴與紙張。玩泥巴衣服容易弄髒,媽媽一生氣就請吃「竹筍炒肉絲」,「紙張只要不撕破,可以一直NG重來,於是我就用紙張做成各種玩具,從紙飛機,到紙船、紙鶴……收集用紙張能做的各種玩法,來滿足我的創作慾、發明慾。」洪新富還指出,只要做出好玩的紙玩具,同學就會拿其它玩具來交換,這也是為何小時候的他,天真想以發明家為業來賺錢……

我問:「應該也是很有天份,才可以將紙玩的如此厲害吧!」

「這是因為我從小擁有的資源少,所以必須很專注在這件事上。」洪新富的回答,令人佩服又略為感傷。

從摺紙開始,洪新富在紙藝中得以發揮源源不絕的創作慾。(圖片來源:陳金燾)

20歲,出了人生第一本紙雕書

在洪新富的紙藝人生學藝路上,自修之外,他感念得到不少貴人相助,啟蒙老師翁參隆就是一例,不僅時時鼓勵,也給予許多正確觀念。

「我那時候遇到一些瓶頸,正當不知如何是好,老師直接叫我出書。」19歲的洪新富聽到這個建言,簡直「嚇一跳」,除了年紀尚輕,那個年代出書是要經過新聞局審查的。如果是老師出書,書中放幾件他的作品,還比較合情合理。沒想到翁老師直接抓著他的肩膀說:「身為老師,就是要做學生的墊腳石、學生的跳板,能教出比老師更傑出的學生,是老師的榮耀與天職。」最後,再補上一句「你可以的」。簡單四個字,是認同,亦是期許。

洪新富的技法多是看書自學而來,付出的心力與時間可想而知。(圖片來源:陳金燾)

為了不負老師所望,也為自己爭口氣,完全不懂出版的洪新富,逼自己從零開始。「我念的是世新大學印刷攝影科,打字沒有問題,不會攝影,我就跑去商業攝影棚當學徒,沒有設備,就跟人家借來一邊學習一邊拍攝。編輯這件事,就去編輯採訪科旁聽,一點一滴把書編出來。」洪新富將學校資源善用地淋漓盡致。

20歲,他送給自己人生中的一本書。

這本書,將他一路摸索紙雕的心路歷程,完全記載下來了,而正是翁老師希望他從梳理自我成長過程中,慢慢解答心中所疑惑之事。

走寫意路線的十二生肖系列。(圖片來源:陳金燾)

這是洪新富的自畫像,彩色版與白色版各代表不同年紀的他。(圖片來源:陳金燾)

退伍後,幸運鼠開啟紙藝人生

最大的考驗,是退伍後,因為這時面臨的即是未來要靠什麼吃穿、要靠什麼生活的人生難題。

一句「我想以紙藝為業」,想當然爾,旋即引來家人反對。「我媽媽覺得紙藝不是一個工作,當時台灣也沒有人以此為業。」洪新富雖然滿懷抱負,也自知沒有客戶、收入不穩定,於是暫且聽媽媽的話找個工作做。他當起了流動攤販,賣起了廣東粥,然後利用剩餘時間創作,同時尋求相關管道發展,例如寫雜誌專欄、四處分享……

就算是大人,第一次接觸這隻幸運鼠,也會玩興大發。(圖片來源:陳金燾)

那段時間很辛苦,朋友怕他餓死便找他到家裡吃飯。樂於分享的洪新富,就會自己動手做一點玩具當成回禮,「兩串蕉」總是不好意思。久而久之,朋友的家就成了他另類展示場。某次過年,他笑說不想包紅包給朋友小孩,於是動手做了一隻紙老鼠,然後加上一個平台、一顆彈珠,一隻會動的老鼠誕生了,沒想到大受歡迎,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想要。友人嗅聞到商機,鼓勵他湊錢申請專利,想辦法量產販售。「結果三年內,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我賣超過十萬隻。」洪新富開心地分享,並且為它取了個”Lucky Mouse”名字。

骨子裡不是生意人,洪新富並沒有靠此賺大錢,只贏得一點裡子與面子,至少讓家人比較放心些。至於想讓家人完全放心,洪新富花了19年努力,從17歲得知有十大傑出青年這個選拔活動,便開始準備,直到36歲終於如願,向父母證明可以靠紙藝過日子。

即便是老虎,也會因創作當下心境而有不同樣貌呈現。(圖片來源:陳金燾)

1994年,狗狗燈籠大鳴大放

Lucky Mouse,是驚喜之作,也是洪新富的市場定位代表作。

觀察洪新富作品,不只是好看、有趣,「動感」是一大特色。雖然洪新富跟了幾位老師學習,但他坦言,老師教導最多、著墨最深的是態度,以及如何欣賞美的事物等,技術是其次,多半是他從書中自學而來。他收集了全世界紙藝的書,一方面,是觀摩,「我會去模仿複製,不過我給自己一個功課,如果模仿一個作品,就要創作三件作品,不然我就永遠停留在模仿階段,而且有拾人牙慧之嫌。」另一方面,是「閃避」。藉由收集整理關於紙藝相關書籍,他可以了解每個紙藝師的風格、技法、門派,藉此選擇沒有人做的來做。

洪新富說:「我的功夫是閃出來的,東閃西閃,只要有人做,我就不做。」

洪新富努力找尋自己的市場定位,形塑個人風格。(圖片來源:陳金燾)

因為這個想法,才能與眾不同,走出自己的路。再加上,他笑說自己個性就是懶,所以如果可以用一張紙去完成作品,就不用二張紙處理;用膠水黏貼複雜又弄得兩手髒兮兮,於是捨棄不用,而是以扣件東扣西扣組裝,這些都是他除了看紙藝書外,也旁徵博引其它如草編、木工、裁縫等各類書籍內化而來,一點一滴成就他的鮮明創作風格。

而為了這個「懶」,洪新富不斷去修改作品,「我可以花15個月設計一隻櫻花鉤吻鮭,但只要5分鐘就可以組裝完成。」洪新富口中的懶,毫無疑問是職人精神展現。1994年,他發表了狗狗紙燈籠,可說是集所有技法之大成,不僅是人生重要成就,也影響之後的元宵節官方提燈呈現。

紙雕提燈是洪新富創作的重要里程碑。(圖片來源:陳金燾)

未來,台灣特有種生物轉換價格成價值

人們總是說藝術家很有個性,而多半藝術家也希望自己作品能獨一無二,不被複製。洪新富的觀念,恰恰相反。「我覺得作品有愛很重要,所以一直在收集感動的故事,然而將這些故事轉化成可量化生產的商品,得以四處流傳,這才是我存在的價值。」洪新富一直以來都給自己這樣的信念。

看洪新富的作品主題,往往都是用生活中出發,每每引人共鳴。從立體卡片做起,他笑說,起因追女朋友想送一點特別的禮物,於是從模擬建築出發。爾後,覺得建築線條過於剛硬,開始轉做人物、民俗、動物等主題,創作主題琳瑯滿目。不過,發展台灣特有種生物,是他目前及未來想持續耕耘的範疇。

建築的線條雖然硬了點,卻比較好入手,因此是洪新富最早的創作主題。(圖片來源:陳金燾)

由於大學參與民俗社團,洪新富作品也不乏類似主題。(圖片來源:陳金燾)

洪新富的動物創作,市場迴響很大。(圖片來源:陳金燾)

因應客人訂製要求,洪新富也做過戰車。(圖片來源:陳金燾)

1992年,他第一次出國展覽,去到了沒有邦交情誼的比利時。他在展覽現場,看到台灣國旗飛舞大為感動,「我洪新富何許人也,是台灣的精彩,讓我得以擁有跟世界接觸的舞台。我到底該用什麼讓世界看到台灣?」他自問著,後來發現台灣有著豐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基因庫,何不好好發展發揮台灣特有種,或被冠上台灣二字的生物主題呢!

台灣特有種生物是洪新富現今想持續努力的主題。(圖片來源:陳金燾)

台灣樹蛙與台灣赤蛙,恣態栩栩如生。(圖片來源:陳金燾)

比利時展覽的櫻花鉤吻鮭是他的第一號台灣特有種生物,後來僑委會訂製了12萬條,發送到全世界。之後,洪新富陸續設計了台灣樹蛙、台灣赤蛙、台灣招潮蟹、冠羽畫眉、台灣深山鍬形蟲、寬尾鳳蝶、石虎、台灣黑熊等。「我不會等有訂單來再去設計,沒有訂單我就努力去找,因為這是我該做的。」洪新富語氣堅定地說。

迄今依然保有童心的洪新富,幾十年來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求的是將紙藝創作從「有價格」,慢慢轉化成「有價值」。這條路,很難,但他慢慢做到了,而且持續努力不懈著。未來如果有機會,他希望可以成立一個博物館園區,將其紙藝人生所接觸的、收集的上萬冊書與創作捐出,成為台灣人的公共財,讓每一個人可以在沒有經濟負擔的情況下,享受美帶來的悸動。

櫻花鉤吻鮭完美體現了紙藝的價值感,而這也正是洪新富不斷追求的目標。(圖片來源:陳金燾)

 

扶風文化

電話:(02)2389-9296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ufong.3dpaper

 

心發現延伸閱讀:

將興趣玩成了事業!葉發原 神級立體皮雕大師

走出自己的路!戴峻弘 你一定要知道的盤式甜點師

黃銘波‧化腐朽為神奇的果雕大師 龍蝦重機獨步全球

名廚也愛生活陶!劉森雨的退休人生,因手作陶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