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安靜中跳舞》你在寂靜裡看見與眾不同
2022/10/07
(圖片來源:大可創藝)
溝通是理解彼此過程中的重要管道,但當失去語言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加劇疏離嗎?由全台少見以藝術行政人才為核心建立的非營利演藝團隊—大可創藝,導演王珩攜手聽障藝術家林靖嵐等九位聽障、聾人表演者,帶來一場跨越生理差異的藝術演出:《我們在安靜中跳舞》,將於11/18~11/20在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演出。
聽障、聾人表演者在排練過程,逐漸打開心扉,與其他表演者自然融入舞蹈肢體中。(圖片來源:大可創藝)
解構「奇」字而來的藝術理念與價值
在疫情下成立的「大可創藝」,藉由解構「奇」字象徵的藝術獨立精神與創意樣貌為名,團隊認為讓藝術走進社會,能在社會功能面向裡發揮影響力,才是表演藝術未來的道路之一。於是,大可創藝致力發展嬰幼兒表演藝術、聽障表演藝術,期待透過藝術來介入社會與公共政策等議題,繼寶寶劇場《寶寶音浪》等多場演出後,大可創藝持續以社會中較少被照顧到的群體出發,於今年再度攜手10位聽障、聾人表演者,帶來《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聽障表演者的獨特感知能力在表演藝術中,開創出獨特且與眾不同的樣貌。(圖片來源:大可創藝)
從聽、說的差異裡連結起情感共融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想要建一座能夠通天的高塔;天神知道後,對人類的狂妄很生氣,便把人類的語言打亂,讓他們再也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如果失去了聲音、聽力等語言能力,只使用口語、手語、讀唇或單純的比手畫腳⋯,人類還有可能真正理解彼此嗎?」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從猶太教裡關於巴別塔的故事為概念設計,源自於《聖經》創世紀所記載的故事,雖然源起於世上存在多種語言而對人們帶來不便,但在後世則延伸出多種語言產生的文化多元作用。透過不同語言為溝通差異,大可創藝將語言溝通從「失聽」的角度跨越,跨越了與常人生理上差異而譜起的舞蹈演出,來自於編導王珩與聽障藝術家林靖嵐、九位聽障與聾人表演者,共同歷時兩年挖掘出獨特的感知與生命經驗而成。
提及表演者,編導王珩認為即便都是「失聽」表演者,但有些人慣用口語,有些人則打手語,不單純只是表達方式有所差異,每個表演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也衍伸出不一樣的溝通方式,她說:「身而為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我也帶著我的差異,在互相的溝通下一起理解共同的世界。」
失聽之外的肢體、聲響與表情
從作為「人」的共通性思考相互理解與尊重,研發出聽障共創的演出曲目之前,大可創藝從去年開始田調、徵選,接著尋求合作團隊的協助,於去年8月開始與表演者排練、共同分享,參與此次聽障共創計劃演出者之一的歐家瑋表示,與聽障學員在排練過程中藉由身體接觸,「彷彿是用身體認識了對方,這樣讓我感覺比較不害怕,反而覺得很有安全感,提醒了我,原來也可以用身體認識彼此。」對歐家瑋而言,語言不再只是唯一途徑。
從生活舞出不需要語言的舞蹈故事
擁有國際表演經驗的國際級聽障表演者林靖嵐,最初靠著腳底板感受地板的震動起舞,她認為自己的障礙並非障礙,而是一種獨一無二,於是促成她挑戰不同事物。這一次,她以專業表演者的角度帶領多位演出者共同施展肢體、表現出表情情感,而她也說:「這個劇融合了舞蹈和我們的生活經驗,過程中我們閉著眼睛眼睛去感受身體的律動,最後演變為舞蹈動作」,原來舞蹈也能從生活經驗裡創造,甚至聽得到的人、聽不到的人都可以和諧地一起演出,這對林靖嵐而言不僅充滿能量,而她也將這些無聲勝有聲的豐富動作、聲響、肢體接觸,串連起就算沒有聲音,也能接受感動的《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
2022/11/18(五)19:30
2022/11/19(六)14:30、19:30
2022/11/20(日)14:30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樹新路40之8號(樹林藝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