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提案

分享心發現

經過九蒸九曬、醞釀三年,客家酸柑茶豐美茶香有文化傳承的風味

2024/02/29

(圖片來源:PEggy)

 

在新竹北埔的劉還月的家院前,一顆顆斗大的虎頭柑被五花大綁後,放在竹篩上整整齊齊擺平,這是製作「酸柑茶」必經的過程。每一口喝下肚的茶,都需要經過九蒸九曬,才能喝到其中最深層的茶味。

 

本文目錄

 

製作酸柑茶的日曬虎頭柑景象,展現了數大便是美。(圖片來源:PEggy)

 

院前自種虎頭柑成年節應景水果

酸柑茶是客家人的傳統飲品,每年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喜歡到市場上買個頭碩大飽滿、顏色討喜的「虎頭柑」回家,擺在桌上當裝飾。過完年,因為虎頭柑雖然大顆,但是味道酸澀不好吃,所以許多人會將它直接丟掉。勤儉的客家人為了不浪費食物,於是想出將虎頭柑做成果茶的方法,就這樣延續到現代。

「酸柑茶人」經營人劉還月說:「虎頭柑結果的時間大概是在農曆年前,客家人認為,過年要去買兩個供品擺在神桌上,必須花錢是不划算的,所以他寧願種一棵這種既不好吃,可是會長得很大、顏色又很漂亮,過年的時候又可以拿來拜拜的樹,所以你在客家社會就常發現一件事情,他家不管種什麼水果,可是屋前或是院前角落,都可能出現一棵虎頭柑樹。」

 

虎頭柑是劉還月目前用來製作酸柑茶的主要水果,採收後讓果肉與茶葉混合、發酵。(圖片來源:PEggy)

 

酸柑茶混入中藥九蒸九曬

不過,雖然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客家人的酸柑茶,但是劉還月補充:「其實並不是每個客家人都只做酸柑茶,即使到了現代的客家社會,新竹、苗栗一代七十、八十歲以上的阿公、阿嬤,他們講的都是柚子茶並不是酸柑茶。酸柑茶只是後來傳媒散播後流行的說法,讓大家誤以為客家人只做酸柑茶。」

要製作酸柑茶,必須經過「九蒸九曬」讓茶葉反覆發酵的製作過程。一開始先把果肉挖出來,把籽挑掉,再把茶葉混進去,而在這個步驟之前,劉還月先是用粗茶做底,再混入桑葉、枇杷葉、尖尾鳳、肺炎草、陳皮、佛手柑等中藥材加一些味道,混過中藥的茶變軟之後,再和果肉放在一起就容易產生發酵作用。靜置一小時之後,再將這些混合過的果肉塞回虎頭柑的果皮內、用繩子綁好,接著就進入蒸熟、乾燥的步驟。

 

經九蒸九曬後,必須經過三年存放,才能品嘗到酸柑茶的風味。(圖片來源:PEggy)

 

存放三年為了醞釀完美風味

劉還月說:「蒸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濕熱的環境讓它發酵,曬乾的目的是透過紫外線讓它熟化,所以它會特別香。」 經過九次反覆的曬、蒸過程,每一次的時間長短都不一定,一般來說,蒸到軟大概30分鐘,日曬一開始要兩個禮拜,隨著反覆的次數增多,時間會慢慢縮短。結束以上的製程,劉還月的茶會再經過一道用炭火焙茶的程序,等到香氣夠了,再放進甕裡存放三年。雖然在這段存放過程中,他不時會試喝了解一下狀況,但實際完成後的風味,仍必須在三年後才會揭曉。

 

酸柑茶的成品小巧,撬開後即可以茶葉泡茶。(圖片來源:PEggy)

 

以不同柑橘做材料試驗新茶品

一開始劉還月是因為回北埔在社區教課,談到關於酸柑茶的內容,學生就問他:「老師,我們都不會做,你可不可以教我們做?」雖然他從小就跟著祖父做酸柑茶,因為忙,抽不出時間,所以他回家請爸爸出馬教學,有人教就有需求,鄰居聽他要做酸柑茶,就自動把家裡的虎頭柑摘好放到劉還月家門口,一條推廣酸柑茶的路,他就這麼因緣際會的做了下去。

除了自家三分地種植虎頭柑當原料,劉還月以「酸柑茶人」為名製茶,為了做出風味更好的茶,劉還月曾經用過枳、南庄橙、蘭嶼酸橙、檸檬等不同柑橘類的水果來做試驗,不同水果特性也不一樣,有的又酸又香、有的帶有清香、有的味道較為厚重,劉還月正在慢慢實驗,希望有一天能製成風味穩定又好喝的茶品。

 

將茶葉撬開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有趣的經驗。(圖片來源:PEggy)

 

酸柑茶人
電話:0958-020-220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水磜村6鄰32-5號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