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老派時髦的昭安理髮廳,只要350元,就能讓師傅用一甲子功夫幫你理髮、洗頭、修容、掏耳朵!
2024/12/03
(圖片來源:細腿男
在這個吹著復古風潮的年代,老派的男仕理髮店是迷人的存在。尤其在充滿歷史底蘊的台南,仍有東來、華谷、美娜士等多間已經營數十載的傳統理髮店,以各自的風雅為君服務。其中,位在新美街的「昭安理髮廳」走的是隨性路線,常見老闆黃德祥身著南洋風情花襯衫,從門口到店裡擺滿珍貴工具收藏和自己的藝術創作。72歲的他,12歲開始當學徒、26歲自己創業開店至今,即便人生起起伏伏仍不改其志,剪頭髮時神情認真嚴肅,閒聊開來就是個童心未泯的可愛長輩。而來「昭安理髮廳」除了修整門面,也是有趣的在地文化體驗,重點是剪髮、洗頭、修臉和掏耳,一整套的服務只收你350元!
本文目錄
【昭安理髮廳】12歲跟哥哥當學徒,年輕時拎著一卡皮箱到市區偷學電頭毛
黃德祥工作時總是身穿南洋花襯衫,以為只是看起來飄撇,但他說這種材質透氣涼爽,也比較不會卡頭髮好清理。(圖片來源:細腿男)
老家在台南新化的黃德祥,小學畢業後就跟著哥哥到畜產試驗所的福利社理髮部當學徒,掃地、洗毛巾順便幫忙顧小孩。後來正逢曾文水庫興建,楠西地區變得熱鬧,於是他便去那裡做師傅,但生意卻十分慘淡。「因為大家都想給年輕小姐剪啊!她們不在或忙不過來才輪得到我。」不過,當時他對未來沒啥想法,只要能過日子也不覺得苦,直到當兵因腳傷驗退又回新化做了三年,他看到有人會專程去台南「電頭毛」,便決定拎著一卡皮箱到市區發展,師傅燙頭髮時就在一旁幫忙邊偷學。
年輕時曾被女朋友說剪頭髮沒出息,但72歲的黃德祥已做了一甲子仍不改其志。(圖片來源:細腿男)
不過,黃德祥形容那也是他職涯最痛苦的時期,沒有月薪,雖然供住但三餐得自付,理顆頭50塊也得被老闆抽一半,雖然有底子,客人仍嫌他是鄉下來的菜鳥不敢給他燙,疲累時又不能在椅子上睡覺,晚上肚子餓想吃麵都捨不得加滷蛋。他曾兩度待不下去搬回新化,但最後還是決心重返台南,不過這次他學聰明了,特別找了間理髮店,除了老闆、他是唯一的師傅。
【昭安理髮廳】把膝蓋當下巴練習修臉,認為敢就學得快,被罵過才能成長
在昭安理髮廳也可以享受用剃刀修臉和修眉服務。黃德祥笑說,把客人的皮膚修得像是摸到小孩子的屁股般滑順,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圖片來源:細腿男)
問黃德祥當初學理髮時要練哪些基本功?「哪有什麼基本功,都是直接靠經驗啦!」他說。那個年代沒有假人頭,想練習修臉,大部分是在氣球上面抹泡泡用剃刀刮,但他都是把膝蓋當下巴,推剪則用大腿練,力道不對卡住就會見血,要嘛很光滑不然就是傷痕纍纍,哥哥還曾找來幾十位阿兵哥叫他剪。「反正就是硬上硬推,他們有沒有痛到哀嚎我也不記得了!」他大笑。
黃德祥說,剪頭髮是手工活,得不斷地練才練得起來,靠真功夫才會有客人,而最肯定你的方式就是他下次還會再來。(圖片來源:細腿男)
「但功夫就是這樣,敢就學得快,被罵過才能成長,不要得過且過,知道自己哪裡做不好才能改進。」黃德祥覺得,修臉難免會不小心刮到、洗頭指甲抓到額頭、掏耳掏到流血,經歷過這些才能從失誤中進步。不過他也笑說,以前的客人和老闆交情都不錯,所以即便剪壞、刮到了,只要不是太離譜客人不太會生氣,但如果覺得怕就會先躲進廁所,拜託老闆娘出面緩頰打圓場。
來昭安理髮廳能重溫年輕或兒時的回憶,以前就是這樣坐在水槽前,披上毛巾、乖乖低著頭讓師傅洗頭。(圖片來源:細腿男)
黃德祥一路熬到民國66年終於自己創業開店,但最初五年仍生意欠佳、做不夠交房租,加上太太當時在賣檳榔,生女兒得花錢找保母。朋友也曾相勸改行去開計程車,但他始終不想浪費畢生所學,於是叫太太來幫忙洗頭,自己更是不辭辛勞每天早上七點半做到晚上十一點。「反正一有客人來,我就把畢生功力都拼給他!客人覺得滿意,口耳相傳就慢慢做起來了。」他回憶道。
【昭安理髮廳】順應不同時代的流行趨勢,靠看電視進修,研究完就動手練
現在來剪頭髮的多半是年輕人,所以黃德祥也與時俱進學剪新髮型。「有學到一半就很厲害了,一直沒改變勉強能糊口,但要好一點就比較困難,因為競爭嘛!」他說。(圖片來源:細腿男)
「每次學剪新髮型我都要痛苦一段時間」黃德祥搖頭苦笑。的確,開店近五十年,深知理髮這一行只靠老招肯定難以生存,何況現在來剪的幾乎都是年輕人,除了復古風潮的推波助瀾,剪法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行。他可說是見證了台灣男仕理髮的流行史,趨勢多半隨當時火紅的影視明星變化,從最早日本演員石原裕次郎的「石原頭」、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艦長的山本五十六的「山本頭」,到後來香港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和周潤發的賭神,接著又開始流行貝克漢頭、韓國栗子頭和英國的紳仕油頭等。
黃德祥拿起一罐髮油打趣地說,以前像賭神那種造型,油都要抹得很厚,蒼蠅黏上了也飛不走。尤其是動物油連用洗髮粉都沒輒,得用粗鹽才洗得掉,所以很多人一個禮拜才洗一次頭。(圖片來源:細腿男)
從以前還在用手動推剪,到現在無論是工具或剪法都大不同,黃德祥看到新的東西就想要學,有客人就可以嘗試。(圖片來源:細腿男)
而他「進修」的主要方法是看電視和YouTube,研究地差不多了就開始動手練。他坦言每次剪新髮型心臟會跳很快,也怕被客人嫌不會剪,但能做的就是一直剪,剪到自己覺得合了、順了,緊張的心自然就能放下。「十個客人有兩、三個嫌,對我來說就算是成功啦!不然一直剪同樣的髮型沒進步,自己心情也會不好。」
店內還高掛著民國79年的理髮價目表,一直到現在理髮還是維持300元。(圖片來源:細腿男)
不過即便髮型潮流不斷在變,但昭安理髮廳的收費從民國80年就凍漲了。黃德祥解釋,一開始收25元,然後固定每年農曆12月24日起漲5元,逐年漲到300元後,無奈發現再漲客人就跑掉了,因此便停留在剪髮300元、加修臉和掏耳也只收350元,三十年前的收費,服務品質不變。「現在日子還過得去就沒再漲啦!」他說。
【昭安理髮廳】這裡是理髮廳、工具博物館,也是黃德祥的個人藝廊
昭安理髮廳有好多懷舊珍貴的收藏,黃德祥也開心一一拿出來獻寶,像是以前的理髮圍巾,上頭還會印品牌字樣打廣告。(圖片來源:細腿男)
來昭安理髮廳除了找黃師傅剪頭髮,還能見識到各種年代久遠的理髮用具。像是印有可口奶滋餅乾、太子龍學生服廣告字樣的圍巾,自製木箱裡一整排年代久遠的剪刀、剃刀和推剪,堪稱博物館等級的收藏,也都是漫長職人生涯的寶貴印記。他指著牆上一排像音叉的鐵棒,這就是最早期的「電棒燙」。
剪髮面罩、巨型梳子,黃德祥除了有各式各樣的收藏,還以自己的臉為靈感做了一個木箱。(圖片來源:細腿男)
木箱裡都是他自年輕以來使用過的理髮刀具,剪刀鈍了也都是自己磨,從正常尺寸磨到變指甲剪一樣。(圖片來源:細腿男)
木箱裡都是他自年輕以來使用過的理髮刀具,剪刀鈍了也都是自己磨,從正常尺寸磨到變指甲剪一樣。(圖片來源:細腿男)
黃德祥說,當時大家都愛剃日本平頭,只要15厘米就能捲長度,摻藥燙頭髮剛好。第一代還是日治時期得用炭火加熱的「火棒」,後來發展出控溫裝置就方便多了。而最初台南只有兩家在燙,剪頭髮一次二百,但燙頭髮就要一千五,所以他也去學習技術自己賺,現在的店舖就是靠電棒燙買來的。「不過藥水聞了幾十年鼻子都快壞掉,所以現在只剪頭髮就好啦!」
黃儀祥的掏耳工具也是一應俱全,來這理髮絕對要加值享受這項服務。(圖片來源:細腿男)
此外,舒服銷魂的掏耳,也是昭安理髮店的招牌服務,就連掏耳棒都是黃德祥自己找材料打磨,金、銀、銅、鐵、竹都有,說是因應客人耳朵形狀及敏感度所設計,甚至會在上頭做裝飾,工具袋也相當浮誇。他邊幫客人掏耳邊說道:「耳朵內的皮膚薄,所以掏耳力道要很小、輕輕地刮,不然一下子就流血了。也不需要太頻繁,三個月到半年掏一次就可以囉!」
黃德祥到處蒐集廢材,重新組裝創作出一件件奇想的藝術品。(圖片來源:細腿男)
一輩子以剪刀和剃刀為生的理髮師,沒學過繪畫或雕塑但作品讓人嘖嘖稱奇、驚嘆不已。(圖片來源:細腿男)
讓黃德祥最耿耿於懷的,是原本做了老夫子和大番薯,朋友說要幫他拿去燒製,結果老夫子竟莫名被消失。(圖片來源:細腿男)
昭安理髮廳不但稱得上是理髮博物館,更是黃德祥的個人藝廊。雖然不能說他是被理髮耽誤的藝術家,但店內擺設上百件的繪畫、雕塑和金工及複合媒材的創作全出自他手,天馬行空的異想風格讓人看了嘖嘖稱奇,許多作品更是他從跳蚤市場和回收場蒐集零件後組裝而成。「因為撿太多了,有一次老婆氣到把東西全都丟到外頭,後來我又把它們一個個撿回來」他笑說。無論如何,這些創作是黃德祥紓解工作壓力和苦悶生活的良方,也讓老字號的昭安理髮廳更加獨一無二。最後,問他剪頭髮一甲子以來的職人信念是什麼?
「覺得合得來的工作,持續堅持下去,你就能比別人更內行」他說。
昭安理髮廳現在由黃德祥和他的兒子金城共同經營,下次有去台南玩可以去找他理髮、掏耳聊聊天。(圖片來源:細腿男)
昭安理髮廳
營業時間:每日9:30~21:00
電話:(06)222-5737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新美街9號
臉書:昭安理髮廳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