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提案

分享心發現

掌握2025年北美館5檔必看展覽  同場加映第14屆台北雙年展預告

2025/02/20

(圖片來源:北美館)

 

2024年,北美館以各式展覽為觀眾帶來多樣紛呈的藝術風貌,其中,「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更獲國際藝術媒體《ArtAsiaPacific》選為年度展覽之一。邁入新的一年,預計於2025下半年正式啟用的新建典藏庫房,提供各媒材藏品更妥適的環境控制條件;同時北美館也持續推動跨域與新型態藝術展演,探索未來藝術內容與形式的多種可能。即刻掌握2025年,北美館不容錯過的5檔展覽。

延伸閱讀:2025展覽北中南總整理 田中達也特展‧侏羅紀X恐龍光影展‧草間彌生‧金魚藝術展必追

 

本文目錄

 

【北美館必看展覽】1.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5.09.28
展廳:地下樓F展覽室

「開放式結局」意指一則沒有提供結論的故事,一條未知終點的道路,它可以在文學及戲劇文本中留下懸念,同時將自由詮釋的空間交給觀者,讓故事不僅是傳統觀看經驗裡被強加灌輸的答案藍本,而是他們與創作者間的雙向對話。

北美館在地下樓打造獨特的藝術放映空間,透過跨領域策展合作,以「類影展」型態為觀者精選、呈現多部難得一見的單頻道影片作品,其中包括鮮少曝光之錄像藝術作品、短片、紀錄片、藝術電影、實驗電影、動畫短片等。有別於大眾熟知的劇情長片,這類作品往往不具特定情節走向、強烈的情感渲染,更多是對當代議題的留白反思,以及對各種影像實驗性手法之解鎖與探究。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試圖從廣為人知的電影/戲劇概念切入,透過不同主題、片單的組合呈現,期望開放出更多的想像與可能性:除了是對觀者詮釋的自由外,更可以是對影像形式手法的解構,對另類浪潮的致敬,以及對藝術定義的不設限。(圖片來源:北美館)

 

【北美館必看展覽】2.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5.05.11
展廳:一樓1A、1B展覽室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1964年生於慕尼黑,以其大尺幅攝影作品聞名。攝影原本是他記錄雕塑作品的工具,1993年起轉變為呈現創作的主要媒材。德曼創作題材多取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照片與影片,他先以紙材建立真實比例的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現場,最後透過鏡頭的角度與構圖,忠於原貌地複刻這些歷史場景,之後將模型全數摧毀、只留下模型的攝影,試圖重述所謂的真相。以紙為媒材,他觸及紙如何作為影像與記憶載體,其脆弱的質地如何承載人們的日常生活,或甚至沉重的歷史。

 

本展覽集結約70件作品,匯集藝術家四個重要創作系列,可以完整看到德曼如何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圖片來源:北美館)

 

【北美館必看展覽】3. 2022臺北美術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

展覽期間:2025.03.29-2025.06.22
展廳:地下樓E展覽室

「麗麗食品」將於春季在美術館地下室開張,商品既不便利也不便宜,不含熟悉的食品添加物和化學調味料,店內充斥易鏽的低碳鋼、易氧化的銅、易(已)碎的玻璃,剩料回收、難保存的二手包裝紙材和要價不菲的藝術品。小吃店負擔著「銅板價」的壓力,體現了結構性的剝削,卻又反映常民追求高性價比的期盼。

展覽透過多樣媒材的展現,拆解飲食和消費習慣,探討當代資本主義對於「廉價」和「便利」生活方式的影響。「麗麗食品」也邀請觀眾重新檢視家中未開封的贈品、百貨商場滿額禮和股東會紀念品,這些物品長年寄居家中,卻不曾貢獻房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承載著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展覽將從多方角度切入,實踐美學轉化和社會參與。結合在地民情和攤販文化,名字懷舊具年代感,呈現和陳列卻又超當代,打造熟悉卻又荒謬的時代切面。(圖片來源:北美館)

 

【北美館必看展覽】4. 倪蔣懷紀念展

展覽期間:2025.06.26-2025.09.28
展廳:二樓2A、2B展覽室

1894年生於台北的倪蔣懷,是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與重要藝術贊助者,終生以推動臺灣美術發展為理想。其自幼隨父親學習漢文,奠定豐富文化涵養,就讀總督府國語學校期間,成為石川欽一郎的首位臺籍門生,作品師承石川的英式水彩風格。其後經營煤礦事業之餘仍創作不輟,寫生足跡遍布全臺,有日常工作的礦區風景,亦有旅行的隨筆風貌。

倪蔣懷曾連三度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同時亦竭誠推動畫壇活動與美術教育,先後出資興辦七星畫壇(1926) 、臺灣水彩畫會(1927)、赤島社(1929)等畫會團體,並於1929年創立臺灣繪畫研究所,培育青年學子。1930年代,面對臺灣缺乏基礎美術教育機構的窘境,倪蔣懷規劃了「寶峯美術館」的藍圖,他積極蒐羅作品,向石川等人請益,勾勒臺灣首座美術館的遠景。

 

1943年倪蔣懷因病去世,成立美術館的夢想雖未實現,仍為早期臺灣美術留下了豐富遺產。展覽將以倪蔣懷家族近年捐贈的大量重要作品和文獻資料為基礎,更包含多件未曾公開展出的作品。(圖片來源:北美館)

 

【北美館必看展覽】5.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展覽期間:2025.06.21-2025.09.21
展廳:一樓1A、1B展覽室

本展是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東南亞巡迴展,將呈現他過去30年的藝術實踐,涵蓋裝置、繪畫、雕塑、攝影、錄像等多種形態的作品,這些作品經歷了各自的創作旅程,來到此地與觀眾相遇。

作品的內涵混合了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觀眾自由的詮釋與大尺度環境的脈絡,並與展覽現場的特定或隨機條件相互作用。觀眾與作品互動時,將進一步拓展作品的意義,而部分作品的完整表達,更取決於觀者的感知與行動,透過視覺、認知或操作賦予其生命。

 

展覽亦引導觀眾重新審視日常中的無形之物,藉由作品介入展場空間,透過空氣的流動、地球的磁場或燈光顏色的改換等,敏銳地挑動身體和感官的經驗。此次展覽邀請觀眾帶著好奇,展開感官與思維的探索旅程,重新審視對自身、美術館與世界的感知,同時反思人類所造就的環境及其關係。(圖片來源:北美館)

 

【北美館必看展覽預告】第14屆台北雙年展

除了這五大展覽之外,年底也將迎來第14屆台北雙年展,將由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和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雙人組擔任策展人,他們具備藝術史、劇場、經濟和政治等多重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擅長以不同視角思考展覽與城市的緊密關係,探索地方歷史與國際對話的潛力,並藉由開創性公眾活動與當地社群建立連結。

二人現為柏林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 – National 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雙館長,透過其創辦的「藝術重新轉向」(Art Reoriented)跨領域策展平台,至今已與全球超過70間美術館合作。第14屆台北雙年展將從臺灣層層交疊的歷史切入,以展覽、表演、現地製作、論壇等各種公眾計畫為基礎,試圖捕捉流淌在個人記憶和集體意識中難以言喻的連結,以感性的思維重新建構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臺北市立美術館
電話:(02)2595-7656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