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草間彌生!近70組大師作品首登場,草間彌生大型個展在台灣
2025/03/11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從大小不一的水玉圓點,到彷彿無邊無際的水波紋、無限網,如果你也對日本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即將在5月4日結束的草間彌生展覽,你可一定不能錯過!這檔由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曼麗策展,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的「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將展出許多你不曾看過的草間彌生作品,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草間彌生。
延伸閱讀:遠傳用戶福利3月亮點懶人包:春遊高鐵購票6折起、草間彌生與田中達也展覽購票優惠5折起
本文目錄
【2025草間彌生展覽】創作是草間彌生抒發心情的重要管道
草間彌生猶如日本前衛藝術家的代名詞,她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一生與病情搏鬥,即便至今仍需住在醫院,卻時時刻刻不忘創作。而這一切只因為創作是她對抗病魔的另一帖良藥,不知道怎麼說出口、無處發洩的內心世界,草間彌生通通藉由創作抒發,將藝術作品當作和這個世界、和大眾的對話管道。
很多人對草間彌生的認識,不外乎是其最知名的水玉南瓜創作,一顆可愛的南瓜從繪畫到雕塑,甚至推出許多相關的周邊商品,每樣都讓粉絲著迷。然而,大眾認識的草間彌生,幾乎都是已經發跡、成名受歡迎後的她。
回溯草間彌生的藝術天份,其實從孩童時期就有跡可循,回頭看至今已經高齡96歲的她,藝術之路並不順遂,雖然曾如願前往美國開拓創作視野,但是回到日本後,那前衛、大膽的風格卻不被保守的日本社會所接受。如果想對草間彌生有多一層了解,這次的「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將系統性的展出她在成名之前,不同階段性所留下來的創作,除了展現一位藝術家落寞、愁困、等待機會的困苦心境,從作品中同時也可觀察到她破繭而出的新生之喜悅。
展覽從畫作到雕塑都有,展現草間彌生不同形式的創作。(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2025草間彌生展覽】七個黑色圓點螢光粉紅氣球重現在台經典之作
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於去年底推出的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由林曼麗擔任總策畫,展覽重點聚焦在重現草間彌生與臺灣接觸的原點,重製了1998年台北雙年展展出過的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並展出她在1951年至2005年間的精彩創作。
本次展出較少曝光之1960年代行為錄像作品,以及草間彌生設計繪製的服飾、1970年代的拼貼創作,以及1980至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
走進展場,可以透過四個子題,分別為「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看到近70組(件)精選作品,包括有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
草間彌生曾受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曼麗及策展人南條史生之邀,於台北雙年展創作巨型現地裝置《圓點的強迫妄想》,七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在當時讓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次展覽林曼麗特地與草間彌生工作室再次合作,重現這一個經典創作,在26年後重製原尺寸的七顆螢光粉紅黑點氣球,6公尺高的玻璃帷幕如同鏡屋,觀眾可穿行於氣球之間,感受虛幻與現實間的迷離感。
《圓點的強迫妄想》.1998/2024,尺寸依空間而定,塑膠氣球、複合媒材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2025草間彌生展覽】「草間的綻放」發跡時期的創作集結
《圓點的強迫妄想》創作的1990年代,是草間彌生1973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是謂「草間的綻放」,度過沈潛時期、透露著神秘靜謐氛圍卻又生機盎然的《夜晚的花瓣》,是圓點又像細胞增生的《夕照》,如同其藝術宣言般的《幻影的彼方》裝置及《草間的房間》錄像,以及從附著物發展為觸手造型的軟雕塑裝置《永劫回歸》,展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及創作泉源。
草間彌生,《夜晚的花瓣》,1995,115 × 72 cm,拼貼、水彩、粉彩、紙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2025草間彌生展覽】「圓點・原點」呈現早期作品特色
接著倒敘回到草間彌生創作的萌發時期「圓點・原點」——從二十來歲的作品《點》和《自畫像》一探她早期的圓點樣貌、對自我形象的探討和塑造,《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作則展現其精湛的日本畫功,以及初至美國藝壇闖蕩時所繪的《海底》,已然可見「無限的網」系列作品雛型。
草間彌生,《點》-1 ,1951,42.7 × 30.2 cm,墨水、紙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2025草間彌生展覽】「草間的蟄伏」述說草間彌生陰鬱心境
隨後草間彌生經歷了至親離世、返回日本卻不受原生社會接納肯定的生命歷程,是為「草間的蟄伏」,包括1970年代陰鬱幽闇的拼貼畫作《夢往海底沉去》等四件作品,80年代的《森》和《海底》。
《幻影的彼方》,1999,H46.3 × W33.5 × 15.5 cm,複合媒材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2025草間彌生展覽】「Love Foever」展現1960年代作品
最後來到地下室的「Love Foever」,回看1960年代草間彌生於紐約時期的「乍現」行為錄像、伴隨演出而設計繪製的服飾,以及早期的環境裝置《驅迫意象》,「網」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成物之上,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關照草間彌生生命經驗與藝術語彙的錯綜交織,深入其創作實踐的發展「軌跡」,在探問藝術家何以持續開創嶄新可能的同時,也期待與觀眾一起擁抱藝術與生命的「奇跡」。
《驅迫意象》,1964-1966,尺寸依空間而定,複合媒材 ©草間彌生。(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展期:即日起至2025.05.04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心發現延伸閱讀:
- 掌握2025年北美館5檔必看展覽 同場加映第14屆台北雙年展預告
- 2025展覽北中南總整理 田中達也特展‧侏羅紀X恐龍光影展‧草間彌生‧金魚藝術展必追
- 2025十二星座3月整體運勢 摩羯座須控制情緒、天秤座有偏財運、獅子座不宜高調
- 擁抱生活小確幸!遠傳超級會員日 一週七天每天都有好康優惠等著你
- 台北5家特色湯頭拉麵店推薦 柑橘、魷魚螺肉蒜、石斑魚口味拉麵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