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前身是超過80年歷史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座落在台北車站週邊。(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所在地,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當時執掌著台灣近海客貨航運的流通。和洋混合的「興亞式(復興亞洲藝術)」建築風格,現代簡潔的主體,最大特色是東方樣式的屋簷,以及像是一頂帝冠的塔樓。
建築有著迷人的舊氣息,也能從常設展的介紹中了解它的歷史風華。(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L型的建築,深邃長廊仍然散發著歷久彌新的氣息。昔日的辦公室現在成了展室和庫房,迴旋而上的階梯,讓人忍不住想停在這多拍幾張。一樓則為改為咖啡館、攝影圖書館與文創商店,開放民眾自由進出參觀休憩。
二次大戰後這裡先是為「台航大樓」,再由台灣省公路局接管,見證了台北的風華歲月。透過常設展「跨.交.通」的文獻照片、建築遺構及歷史文物,我們能回顧與了解這棟建築80多年來修復再利用的精彩歷程。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展出超過600幅最早期的台灣景象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展期至2021年8月1日止。(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開幕首檔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以鏡子為隱喻,探討二十世紀中期前的台灣攝影史脈絡,展出1869~1949年間超600幅台灣攝影史上最早期的珍貴影像,最早可以追溯至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在1869~1870年間拍攝一系列的原住民肖像,現在看來彌足珍貴。
現場展出眾多台灣日治時代或甚至百年以上的珍貴照片。(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於1871年拍下荖濃溪旁森林覆蓋的山丘。(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日治時期寫真館的照片,呈現出當時日常生活的樣貌。(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展覽中我們也能窺見日治時期的市井生活,像是1914年發行的《臺灣寫真帖》,便記錄了台灣各地的風土民俗。而在「二我」、「金淼」等多個寫真館的人物肖像中,除了是精彩的生活紀錄,也呈現出另一種殖民治理下的攝影視角。若你覺得這照片背後隱藏的意涵太過深奧,沒關係,光是欣賞當時人們流行的穿著打扮,以及拍照時的舉手頭足,也都相當有意思。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從地板灰塵延伸出的巨觀視角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期至2021年7月11日止。(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另一檔《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策展人以1920年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與杜象 (Marcel Duchamp)共同創作地板上累積灰塵的影像作品〈灰塵滋生〉為主軸,藉由「塵」的各種隱喻,探討及呈現攝影及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唯妙而精彩之處,是這張灰塵照若不經說明,看起來根本就像在空中鳥瞰的視野,而地板紋路成了神秘的納茲卡線。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畫總監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展。(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展覽皆以「塵」為隱喻,延伸出多元化與視角的攝影藝術創作。(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民眾仔細欣賞由法國藉攝影師拍攝、向「灰塵照」致敬的科威特沙漠空照圖。(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展覽也廣納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術刊物,還有現代戰爭與災後的影像,66組作品張張饒富寓意,而此展覽除了是亞洲唯一一站,也是自2015開始巡迴全球的最終站,所以千萬別錯過。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珍貴的收藏與精彩展覽,不僅攝影愛好者必訪,同樣適合所有人來參觀,豐富你的視覺感官,也增加你的氣質指數!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日10:00~18:00(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