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分享心發現

通膨時代如何穩定致富?高風險一定高報酬嗎?

2022/01/31

 

先談風險 ,再看報酬 。在開始健身之前,你會先做好足夠的拉伸,而不是一下場就拿起最重的啞鈴。同樣地,合格的 投資 者,應該先認識最糟的「風險」,接著才是關注後續的「報酬」。你要先確認自己能夠承受最差的狀況,才適合往下執行──唯有持續存活於市場,才有成功的可能。

 

投資風險如何衡量?

由遠流出版的《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作者理財館長(陳震奇)、狂徒將與讀者分享投資有哪些風險? 高風險 就一定代表高報酬嗎?

波動程度的風險波動越大,越容易讓投資人難以掌握狀況,也更容易失去信心,導致你無法長期持有。為了有效降低波動,我們需要採取資產配置的手段(詳見第四章〈完美的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

套牢時間的風險 從股價開始下跌到恢復原本價位所需的時間。例如: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的網路泡沫從高點下跌,一直到十多年後才再度突破新高,這段期間就是投資人需要忍受的套牢時間。投資個股或單一產業的人,甚至有可能被套牢一輩子,因此我們建議:廣泛且多元地分散投資。

下跌幅度的風險下跌越多,代表投資人需要忍受越慘烈的損失。例如:有人能夠接受自己的資產淨值在 20% 內起伏,但有一天資產從高點下跌超過 25%,他就會開始想要停損或是放棄投資,那麼 25% 就是他能承受的最大下跌風險。一般在設定資產配置比例時,都會特別關注這個指標。

對於風險的認知,最務實的角度是綜合上述三點進行評估「整體計畫失敗的機率」。一定會向上的波動,算是風險嗎?如果套牢很久、下跌幅度很大,但在你要用錢時一定會漲回來,那還需要擔心嗎?顯然不是的。既然是風險,代表它是一個可能失敗的計畫,如果所有風險都能自動變成報酬,那世界上也沒有風險了。因此最終,我們該針對計畫「是否能順利成功」進行綜合評估。

 

投資風險有哪些?

在學術上,風險又可以分成「市場風險(系統性風險)」和「非市場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兩種,這裡簡單敘述:

市場風險 市場整體的風險,包含利率、戰爭、匯率或資產本身的特性。除非你不投資也沒存款,否則我們只要身處現代社會,系統性風險就無可避免。例如: 美中貿易戰 的時候,除了兩國股市受到影響之外,各地區的股市一樣承受了不小的波動。

非市場風險 個人風險 一個團隊再怎麼優秀,也可能因為「個人」的因素而受影響甚至是倒閉,小小的粗心或決策錯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結果。

公司風險 小到勞資爭議、大到官商勾結醜聞,都可能導致單一公司的股價受到影響,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人也必須連帶承受。 產業風險 世界上沒有永遠強盛的產業,所有領域都在持續消長。

國家風險 疾病、戰亂和經濟因素都會影響一國的股市,市場中的參與者也會面對國家風險。即使發生問題前,看起來一切安全。 有別於市場風險,上述提到的個人、公司、產業與國家風險,其實都可以透過分散投資的方式消除。如果你一次投資數千間公司和數十個國家,這些問題就不成問題。白白承擔這些風險,並不會有什麼實質的收穫,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來破解一個常見的迷思:「一分風險,一分報酬」。

 

高風險就代表高報酬嗎?

風險和報酬乍看之下完全相反,但其實兩者又息息相關。「投資一定有風險」千真萬確,不過「高風險一定高報酬,低風險一定低報酬」,這誤會就大了。想要通過考試,就需要報名;但就算報名考試,也不代表一定會通過。我們需要冒險才能有收穫,所以「報酬來自風險」;但承擔風險,卻不一定能獲得報酬。

換句話說,你可以把承擔風險想成獲取投資報酬的「入場券」,但並不是每個入場的人都「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報酬。在市場上,所有人都必須用風險去換預期報酬,但如果空手而歸也不意外。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減少遊戲的「不公平」,讓自己承擔的每一分風險都有意義

投資市場的風險就像一台常故障的飲料販賣機,除了老舊以外還很容易失靈,有時候就算錢被吃掉了也不會掉出飲料,但如果你想喝飲料就必須投錢進去,這就是你該承擔的風險。

有一天小安異想天開,把錢從遠處往投幣孔丟,結果沒丟準,錢幣滾到機器底下拿不出來。隔天她又再試了一次,錢幣這次滾進了水溝裡。她不死心地每天都來試,從不選擇好好把錢投入洞口,每次都一定要站在遠處挑戰自己的技術與運氣。兩週後,小安終於靠著運氣把錢投進投幣孔。她興高采烈按下按鈕,販賣機卻沒有捧場地掉下飲料。她氣急敗壞地罵著機器:「我費盡千辛萬苦、承擔更大的風險,才把錢幣從遠處投進,為什麼販賣機沒有掉下兩瓶飲料當獎勵呢?」

機器老舊屬於「市場風險」(系統性風險),承擔這個風險你才有機會獲得沁涼的飲料。在遠處投幣的小安,平白增添了投飲料的難度,讓大部分錢在投入機器前就消失,就是在承擔「無意義」風險。即使真的成功,機器也不會因為她勇於挑戰就一定給出獎勵。可見承擔額外風險,是一個除了刺激感外毫無益處的舉動。

 

投資風險與報酬的提醒 不要只注重報酬

我們談論的報酬都是「預期」報酬而非「保證」報酬。就像販賣機的例子,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台機器是否故障,就投一大堆錢進去,可能一瓶飲料都拿不到。一輛只能加速不能煞車的車,很可能在下個路口就撞壞了,因此做任何決定前,請把風險放在心上。

(圖片來源:iStock)

 

不要過度排斥風險

對人生而言,不願意冒險可能才是最危險的事。在這個世界,一開始過度追求安逸的人,最終往往只能辛苦生存;曾經奮鬥、承擔合理風險的人,才有本錢選擇安逸。把錢全放銀行雖然不用承擔短期的市場風險,但會被通貨膨脹侵蝕。相信願意翻開本書的你,都有基本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希望資產持續成長,所以別為了躲避眼前的短期風險,而承擔更大的長期虧損。

 

理性權衡風險

許多人把風險與報酬當作是非題,不過這是缺乏衡量全局能力的表現,容易害你的決策出現偏頗。投資領域有許多指標能衡量兩者關係,你也可以根據自身狀況找出適合的配置。考量這部分知識的難度與內容,有興趣的人請見後方〈狂徒專欄:如何權衡風險和報酬?〉。

減少報酬≠降低風險 正如飲料機中投硬幣可能會跑出飲料,但投飲料卻不會掉出硬幣一樣,如果反向負擔了更多成本導致報酬下降,並不會連帶的降低風險。千萬不要以為不會上漲的股票就比較安全。

這一章節有兩個核心重點:

希望你開始投資的時候,不要只著眼於光鮮亮麗的報酬,而忽略了背後的風險。 破解「承擔風險就一定有報酬」的迷思,很多風險只是增加計畫的變數而已。 最後分享一個故事:小狂曾經因為對水的恐懼而受訓,並考到水上救生員執照。他從不期待測驗門檻降低,也不會希望遊客都不靠近水,小狂只能在練習時累積更多實力,熟練不同的自救、入水和解脫法。

打從我們手中握有資產時就和風險共舞了,因此不期待市場沒有風險,而是利用知識讓自己的競爭力更強,增加生存機率。正視並了解風險,才有辦法在投資世界持盈保泰,也才能讓我們得以享受與之相伴的「報酬」。

 

《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獨家燙金紅包袋+作者簽章限量版】:輕鬆跑贏通膨、躺著也賺的指數化投資,讓你的錢錢不縮水!》 作者:理財館長(陳震奇)、狂徒 出版社:遠流

 

心發現延伸閱讀:

外送平台訂閱制、健身房會員該買嗎?

投資雷達》市場慘跌後,怎麼做才聰明?

槓桿眉角多!投資如何善用槓桿穩健累積財富?

科技泡沫將至?科技類股該賣了?

富人變得更富有的理財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