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分享心發現

越避險,越賠錢?市場上演「防守型悲劇」

2025/05/06

 

你確定你是在避險?還是越避越危險?(圖片來源:iStock)

 

投資時多半有時候,大家都覺得是運氣運氣,但你有沒有發現,每當大盤風雨欲來,散戶就一窩蜂往「避險型標的」跑,舉凡股票、貴金屬、外匯、債券等,只要是聽起來穩,實際上,最後總是穩穩套牢。

 

本文目錄

 

 

越避險,越賠錢?市場上演「防守型悲劇」

但這種投資避險的方式,還是會每天看盤,盯著債券配息日,卻忽略本金正默默流血,到最後,買在高點、領個一點點股息還不夠賠,那些你以為的穩健,其實是把風險藏起來而已,市場上最殘酷的真相,愈想保守,愈容易變成韭菜,過度切換避險工具,終將成了最安全的失敗方式。

股票市場沒有絕對高低點可以預測,畢竟市場永遠都是對的。(圖片來源:iStock)

 

 

主力倒貨散戶接手?新聞再告訴你「這是資金避風港」

穩健投資的策略,應該是先建立基本部位後,若真的是很棒的金融產品,得持續在價格重挫時攤平,不管是黃金還是股票,甚至外匯,這種投資方法是相對安全的方式。

而大多數人都買在主力在倒貨的時候,比方說市場訊息告訴你還會有高點,製造情緒恐慌,散戶就會馬上想要進場接手,緊接著新聞會透過五花八門方式告訴大家「這是資金避風港」,什麼高殖利率、有基本面、防禦性高,講得跟救世主一樣。

但只要你願意回頭看這幾年,這些避險商品,幾乎都讓你卡在山頂上,領股息後,本金卻直接蒸發那種,所以別再幻想頻繁的金融避險能救命,畢竟真正獲利的從來不是頻繁操作的人。

買賣任何金融商品,像是黃金和股票甚至外匯等,切記都不要盲目追高。(圖片來源:iStock)

 

 

任何金融商品都是買的價格 就已經先決定了獲利程度

績優龍頭公司,只要是護城河夠深,股價幾乎都會緩步向上,但不一樣的價格,絕對了獲利程度有多少,比方說是輝達分拆前買的價格,就比現在買的價格還要多很多的報酬,就像你買300元的台積電,跟1000元的台積電,這當中的報酬率就差很多。

市場獲利者其實永遠屬於做好功課,那些判斷正確先下決定的人,每一個「我再觀望一下」、每一個「不然換去其他金融商品」,其實成為血淋淋的墊腳石罷了,散戶不是不該避險,而是不能只會避險,因為越避險,越可憐,因為等到跟著群眾避險時,通常拋售的資產大多跌倒谷底了,所以別在自認最安全的操作領域上,輸掉你全部本金和獲利。

投資任何金融產品,其實都是沒耐心跟有耐心的人的博弈。(圖片來源:iStock)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