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
分享心發現

對人不對事,才是人類不怕被 AI 取代的關鍵

2024/04/11

 

AI 真的能取代真實生命嗎(圖片來源:Unsplash)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待人處事應該要「對事,不對人」,彷彿把事情做好才是正確的,其他人並不重要。然而,進入了 AI 時代,我們的價值觀有必要調整一下:對人,不對事,或許才是未來世界真正的價值所在。

 

本文目錄


AI 與機器人無法幫你生孩子

透過 AI 來寫文章、改語法這件事,我經歷過好幾輪的自我質疑:

  • 透過 AI 寫文章、寫摘要,等同於將大腦外包,你確定要讓自己的大腦退化嗎?

  • 當文字、圖片、影片、音樂內容全部來自 AI 大量生成,做內容的價值何在?

  • Google 開始懲罰那些「透過 AI 大量產製內容」的網站,使用 AI 產文這件事,真的是正確、有未來的選項嗎?

  • 讓 AI 幫你生成這麼多結果,有任何意義嗎?

     

關於「什麼能被 AI 取代、什麼無法被取代」的大哉問,最終我得到一個很單純的結論:AI 跟機器人,無法幫你生孩子。

 

AI 沒辦法幫你生小孩(圖片來源:Unsplash)

 

是的,至少以現在的發展方向來說,AI 與機器人是無法幫你生孩子的,這是人類不可能被取代的事項(不一定是工作)。事實上,從類似的邏輯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我們可以從五個字,來找到無法被 AI 取代的東西有哪些。


對人不對事,人類永遠無法被 AI 取代的準則

是的,未來人類的價值,就在「對人不對事」。你的所作所為,最終目標以及起心動念是「人類」的時候,它的價值就不會消失。

 

類似的例子還有:

  • 我肚子餓了,想吃飯,AI 無法幫我吃飽,因為想吃飯的人是我

  • 我想跟真人談戀愛,而不是機器人、不是 AI,因為我的目標就是真人,所以 AI 無法取代

  • 我喜歡我的狗狗,我不喜歡機器狗,就算未來機器狗做得再像真狗,我也只會喜歡真正的狗

 

當你「對事不對人」的時候,你就會變成結果論,只看重事情的答案、做出來的產品,而不在乎「人」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AI 可以寫詩、作詞、寫小說、繪畫、生成歌曲,如果你只在意辭藻是否優美、音樂是否好聽、小說是否有趣、繪畫是否動人,那麼 AI 的產品確實很可能滿足你,這並沒有錯,這很好。

 

如果你在乎繪畫背後畫家的故事,那 AI 就出局了(圖片來源:科技人)

 

但是,如果你想要知道詩人寫下這句話背後的意義、歌手經歷過哪些人生故事所以唱出這首歌,畫家為什麼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那麼 AI 在這當中毫無用武之地。不為什麼,AI 它不是人,AI 沒有人生故事,AI 只會做出很棒的產品。


AI 它不是人,AI 沒有人生故事

現在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出現某種「未來會不會被 AI 取代」的擔憂;OpenAI 以及馬斯克都在開發 AI 人型機器人,並且已經可以做到極擬真對話,以及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勞動力未來被 AI 取代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然而,AI 永遠無法真正取代任何一個人,因為它不是人。這看起來像是廢話,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這個事實:AI 它沒有故事,它沒有靈魂,它只是各種大數據集合在一起的結果論的產物。

 

從現在開始,要好好珍惜「你」作為一個人類這樣珍貴的存在這個事實。知識與工作方面讓 AI 來協助沒什麼不好,但是「人格」一定要保留住,你的個性無論好與壞,它都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AI 不會「主動」的想要做什麼事情(圖片來源:Unsplash)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AI 做不到的事情:

  • AI 不會主動想要吃飯

  • AI 不會幫你生孩子

  • AI 不會主動想要開發一個軟體

  • AI 不會主動的跟你談戀愛(被利用來從中獲取利益是可能的)

  • AI 不會主動的說他想要賺錢(AI 不需要吃喝拉撒)

  • AI 不會主動的想養狗、養小孩

  • AI 不會主動的想要變明星

 

人類需要吃喝拉撒,需要錢,需要被愛,需要被關注,需要被瞭解,需要成就感,而這些 AI 或機器人都不需要。所以,人類會主動的想要另一半、主動的想要吃飯、主動的想要賺錢、主動的想要出去跑跑散步。

 

動物的基礎需求與起心動念,是慾望的根源,也是 AI 辦不到的事(圖片來源:Unsplash)

 

人類跟 AI 最大的差別,在於「由人類基本需求引發的起心動念」,也就是「主動想要」做的一切。而「主動想要」是 AI 做不到的,因為 AI 不是生物,沒有基礎需求,它終歸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

 

好好把握「主動想要」的慾望,以及「對人不對事」,你就永遠都無法被 AI 取代。

 

*本文為科技人授權轉載,原文為《對人不對事,才是人類不怕被 AI 取代的關鍵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