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確診者密集接觸史怎麼辦?別慌張 10大常見QA讓你一次搞懂

2022/04/20

隨著本土COVID-19疫情快速攀升,如今確診數早已因為Omicron高速傳播造成大量不明感染源,雖然個案的狀況有高達99.6%都為無症狀或輕症,但為了降低醫療量能的負擔,政府也持續推動重症清零、輕症居家照護等政策。只不過,每天看著1千、2千的確診數如此急速增加,接觸疑似個案的機率也大幅提升,讓不少人開始擔心若職場、朋友間碰到確診,自己到底應該怎麼應對,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呢?這次就以簡單的QA方式,整理防疫相關常見問題,供網友們參考。

相關防疫產品:→防疫不鬆懈

確診者

確診者急速攀升,若身邊有確診者足跡或接觸史,不要慌,按照指示篩檢就好。(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Q1:若有收到接觸通知,或身邊有朋友確診,到底該怎麼辦?快篩陽性又該怎麼做?

A:首先,請先仔細回想與接觸者的時間點以及時間長短,若是在確診者症狀發生前4天有密切接觸的話,可自行先行快篩看看,若陰性請先暫待候衛生單位通知,並於家中配戴好口罩及注意手部衛生並自我一人一室隔離,避免與任何同住者持續接觸,包括不可共用衛浴,特別是免疫力的同住長者及幼童。

10天的隔離期間,請持續觀察自己是否有出現呼吸相關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水、倦怠、頭痛、喉嚨痛、嗅覺異常等COVID-19相關症狀,若有的話請再次快篩,若陰性請持續觀察,若陽性的話,須立即連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並將使用過的快篩器材密封好,速速依衛生局指示,前往醫院或社區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切記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Q2:如果判斷自己是否為密切接觸?什麼狀況下才會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呢?

A:簡單來說,只要確診者發病當天,或得知篩檢結果後回推4天的時間內,有同住、一同用餐、一同搭乘交通工具並接觸15分鐘以上的對象,皆為密切接觸者。但若沒有直接與確診者密集接觸的對象,皆不算是被匡列隔離之對象,但還是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0天,並自行添購快篩進行測試,當然這10天內若有相關呼吸症狀,也可前往社區定點診所掛號經醫師評估後領取公費快篩來使用。

提醒,若很確信自己為密切接觸者,但遲遲未收到匡列通知的話,請先自行快篩,並自我隔離靜待通知,或於5日內主動聯絡居住地的衛生單位,核對自己是否有被匡列到。

自行快篩

若有相關接觸史,請儘速自行快篩以策安全。(圖片來源:iStock)

Q3:若收到隔離通知第一步該做什麼?萬一在外怎麼辦?

A:根據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只要一旦收到電話隔離通知,居家隔離即立即生效,須全程配戴口罩,並在一人一室的家中獨立隔離。但若收到通知時人在外面的話,也請步行、騎車、或是自行開車盡速返家或前往隔離地點,不得搭乘大眾交通。若無法自行返家的話,也請聯絡地方衛生單位或撥打1922,將會協助安排防疫計程車等方式盡速安全接送返家。

Q4:若被通知接觸而前往PCR,大概多久會知道篩檢結果,這之間要注意什麼嗎?

A:一般來說若已前往PCR採檢完畢,在過往的經驗大概白天篩檢,晚上就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得知結果,但目前PCR篩檢人數眾多,大約1至2天也能知道結果。在等待期間,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也不要搭乘大眾交通。

篩檢結果若為陽性,地方單位將會通知你進行後續隔離或就醫。而結果若為陰性的話,將從最後接觸日的隔天算起,居家隔離10天,並在第10天時篩檢陰性後解除電子圍籬,並在進行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

Q5:若確診的話,目前是居家還是會被送往集中檢疫所,什麼樣的人才會送醫院?

A:以目前重症清零、輕症居家照護的政策,目前確診者只有70歲以上,或是有需要血液透析(洗腎)患者,以及36週以上之孕婦、中重症等患者才會送醫,其他確診者會依當地情況安排至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那若想居家照護,必須要是無症狀或是輕症的個案才行,且同住人最多僅能為4位,且都必須符合上述條件才行。

中重症分治

目前指揮中心將輕、重症分流,非緊急醫療需求之民眾,大多會在集中檢疫所或是採取居家照護方案。(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Q6:目前全台哪些縣市可以輕症在家照護?

根據4月19日指揮中心最新宣布,目前全台所有縣市皆須在一週內啟動確診個案輕症居家照護管理措施。

新北市居家照護計畫專區
臺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新北居家關懷計畫

新北居家照護流程指示。(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

Q7:目前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分別需要篩檢幾次呢?

A:指揮中心於19號的記者會宣布,自4月20日起為維持居家隔離&檢疫對象之管理品質,並兼顧風險管控,所以調整居家對象之採檢措施。若為居家隔離對象,即經疫調匡列為接觸者時,先以快篩做初步的篩檢,若快篩陽性會加以PCR確認,並於隔離期滿第10日時會再安排一次快篩,並備用1支快篩供有症狀時使用。針對返國居家檢疫的對象,調整為入境時PCR一次,並於第10天隔離期滿時再度快篩一次,另提供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檢疫者出現症狀時使用。

快篩時間修改

目前快篩若是被居家隔離者只需篩檢2次。(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Q8:都是「居家」那隔離或檢疫的差別在哪?

A:簡單來說,檢疫的對象為國外入境者,根據規定所有從外國入境台灣的民眾,皆須配合居家檢疫10天。但若是隔離的話,即為有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的對象,地方衛生單位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並依指示隔離。

Q9:若被通知確診,可以自行聯絡親友、同事嗎?

A:一旦被通知確診,可以先行聯繫有可能的密切接觸者,並請他們留在家中隔離,或主動步行、開車前往醫院進行PCR篩檢,或是請他們靜待衛生單位的通知。也再次提醒,若有相關密切接觸史的對象,請r緊戴口罩、避免大眾交通、避開與其他同住者接觸或用餐,並觀察自我是否有呼吸相關的症狀,若有請儘速快篩,或通知1922。

Q10:目前無症狀、輕症患者的解隔條件是什麼?

根據4月16日專家會議的結論,指揮中心於4月18日表示,若患者身處集中檢疫所或醫院這些有醫事人員協助之場所的話,只要在發病日第4天內,2次PCR或是快篩為陰性,或CT值在30以上,即可解隔,若在第5天到第9天間的話,則追蹤採檢一次陰性,或CT值在30以上,也可解除隔離,而兩種解隔模式,都須由醫事人員執行快篩,解隔後還須進行自主健康管理7天。

而若居家照護的對象,則在發病日或採檢日後10天即可自動解隔,無須採檢。但指揮中心強調居家照護者無法提早如前述方式提早解除隔離。

解隔條件

若是居家照護的確診者,發病後10日即可自動解隔,再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