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話題

分享心發現

連續2例染疫童MIS-C 出現兩種症狀應立即送醫 MIS-C懶人包一次看

2022/06/08

若發燒超過3天,並有其他發炎症狀,應立即送醫。(圖片來源:iStock)

本土疫情持續在高原,隨著兒童確診人數攀升,現階段又以輕症為多數,但不可不慎的就是兒童染疫康復可能出現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各國都有發現這樣的個案,澳洲在今年前4個月就已累計72例,國內由台大醫院通報首例後,已連續出現相關個案,引起民眾高度關切。對此,部分專家認為雖然案例會增加,但不需太過擔心,但要注意小朋友在感染後2至6周內,若持續發燒超過3天,或有其他相關MIS-C各種發炎症狀,都需盡快送醫。那MIS-C是什麼?其他國家案例多嗎?又有哪些症狀?能注意什麼?現在就讓你瞭解。

國內首例MIS-C出現,馬偕醫呼籲盡快接種疫苗

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的「兒童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這名十歲的男童在確診後一個月內出現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手腳痛、血壓不穩等症狀,就醫後惡化因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經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強心劑等緊急處置後脫離危險,血壓恢復穩定,也退燒轉出加護病房。針對台灣首例MIS-C,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於記者會表示,亞洲人目前得到MIS-C的機會以比歐美人種都來得小,在Omicron約為萬分之一的機會,但根據研究只要接種一劑疫苗,就能降低 MIS-C 97%的機率,因此建議家長可以盡快攜帶兒童前往施打疫苗。

目前雖然孩童發生MIS-C的機率僅萬分之一,但兒童注射疫苗還是能有效防範!(圖片來源:iStock)

1. MIS-C是什麼?

根據指揮中心記者會的說明,若孩童染疫恢復後,有機會在2至6週內發生所謂罕見多發性的器官系統發炎疾病,而這也被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目前國外則有1至2%的致死率。

MIS-C的診斷要件為何。(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2. 何時出現症狀及又有什麼症狀?家長看到什麼又必須提高警覺?

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各地的MIS-C的年齡層通常發生介於0至19歲,以6至12歲為大宗,兒童染疫後有機會在6周內發病,身體多個部位會出現發炎的症狀,包括大腦、皮膚等全身系統,症狀有皮膚紅腫出疹、眼睛充血、發燒、低血壓、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淋巴結腫大等。因此對家長來說,染疫孩童若持續發燒3天以上,且又出現任何上述發炎症狀的話,就要特別小心,應立即就醫進行評估。

若家長發現孩童持續發燒並有發炎症狀,應盡快送醫。(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3. MIS-C又該如何治療?

從研究報告看來MIS-C是一個影響到身體相當多系統的疾病,因此各專科的治療團隊除了支持性包括輸液補充等療法外,主要會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若未改善或病情嚴重程度較高時,也會併用類固醇治療,將有效降低加護病房的住院天數、降低心血管功能等影響,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也認為MIS-C的病人若無特殊禁忌症,皆建議使用抗血小板製劑(如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抗凝血製劑,並持續追蹤心臟功能。

4. MIS-C發病機會高嗎?又該怎麼預防?

根據美國CDC五月底的統計資料來看,8,525件MIS-C病例中,有98%的患者曾染疫COVID-19,其中男童高達60.59%,女童則為39.38%,其中有高達46.4%的病患年紀為5至11歲。但根據臨床數據來說,亞裔相較於歐美的人種擁有降低的發病機率。在美國CDC今年1月的資料,12至18歲的青少年施打2劑BNT疫苗,將能夠有效預防MIS-C高達91%。而在6/6的防疫記者會中,馬偕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也表示,只要接種一劑疫苗,就能降低 MIS-C 97%的機率,盼望家長能盡快攜帶兒童前往施打疫苗。

根據美國CDC的資料,12至18歲有高達91%的預防MIS-C效果。(圖片來源:美國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