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 給予柏林面對過去省思的機會

柏林雖然身為德國第一大城,但他並不像一般的歐洲城市,沒有滿街優美典雅的歷史古宅,大多數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建築,即有可能為二戰後重建的,畢竟無情的戰火曾肆無忌憚的在他的臉上燃燒,總計有超過70%的博物館、老舊建築受到波及。

柏林

柏林圍牆後的30年後,柏林已成為德國最有活力與創意的城市。(圖片來源:iStock)

如今柏林走過東西兩德統一的歲月,搖身一變成了德國最具現代活力與創意的城市,柏林電視塔50年來持續宣示著城市的實力,也看到修復超過7年時間的柏林宮,終於在2020年恢復15世紀初的迷人風采,散步在城市街頭,幾乎每隔幾個路口,都能在角落巷弄間發現這座城市對於過往歷史的在乎與省思,其中2001年落成的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2005年開放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以及Grunewald車站的第十七號月台等地,在在都讓轉型正義有了更深一層的教育機會。

柏林猶太博物館 一棟如裝置藝術般的博物館空間

歐洲猶太人的血淚歷史在歐洲有非常多故事可以述說,近年來在轉型正義的帶動下,不少歐美電影皆以這為題持續發展,包括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近年來的《偷書賊》、《兔潮男孩》、《索爾之子》等,一部部都透過不同的角度來述說這個以國家為首的「計畫殺人」事件。

柏林

由鍍鋅金屬片覆蓋的建築,並沒有對外的出入口,唯一的出入口設置在一旁德國歷史博物館當中。(圖片來源:Louis Liu)

但面對這不可磨滅的事實,柏林人選擇不逃避,勇敢且理性地用各種方式記錄下來。2001年由丹尼爾·里伯斯金所設計的柏林猶太博物館,透過歷史文物呈現出德國猶太人數百年來的歷史文物與生活紀錄,且2001落成的新建築更是透過空間設計,來呈現出德國猶太裔的歷史故事,讓建築可說是提升到藝術與雕塑的作品層面。首先這座新設計呈之字型閃電般,由鍍鋅金屬片覆蓋的建築,並沒有對外的出入口,唯一的出入口設置在一旁德國歷史博物館當中,並透過被設計相當狹窄的走廊連結,象徵著德國與猶太人不可分割的歷史情懷。

柏林

宛如迷宮般的詭譎壓縮路線,以及昏暗的斜線光亮,再走進猶如監獄的狹窄,彷彿回到那過去的時光。(圖片來源:Louis Liu)

走過往高塔的廊道後,路線也被切分為三條走往不同的樓層,包括前往死亡之軸、流亡之軸,以及連貫之軸,並透過這些宛如迷宮般的詭譎壓縮路線,以及狹窄昏暗的斜線光亮、反覆且連續不規則的曲折銳角,讓人感受那時代下的破碎意義,也在一步一步中,看見猶太屠殺,以及族人流亡之外的悲傷歷史。而這座建築中,還設有一處永久性的藝術裝置「落葉」(Shalechet),每個來往的旅客都無法避免的必須經過,以色列藝術家Menashe Kadishman 利用厚達3公分的鋼板,切割出超過萬張不同表情與意義,且雙眼和嘴巴都是打開的面孔,並允許人們從中踩踏行走,希望藉由那尖銳、吵雜的聲響,表現當時猶太人的恐慌,深刻引起民眾對於大屠殺的省思與感觸。

柏林

柏林

藝術裝置「落葉」設置在人來人往的通道之中,讓人感受金屬尖銳、吵雜的聲響,藉此表現當時猶太人的恐慌。(圖片來源:Louis Liu)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層層堆疊出不安陰鬱的空間

除了這精心規劃的博物館外,位於布蘭登堡門不遠處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則是另一處柏林非常受歡迎的景點,這裡設置了2,711塊混凝土板,大範圍且高低不一的灰色柱體,造就出時而無法眺望,時而被層層包圍,卻又只剩一小片天空的壓迫氛圍,使人一踏進這裡時,就能輕易感受那心神不安的陰鬱,或許這就是當初猶太人們被迫害、求助無門,看似擁有自由卻沒有的無助感,也警惕著人們記住這段不堪回首的過往,別在犯任何相互殘害的錯誤。

柏林

層層包圍的石柱,象徵著被包圍卻無處逃跑的壓迫感!(圖片來源:Louis Liu)

柏林

來到此處請務必尊重這個歷史事件,而不要輕率低坐在紀念碑上唷!(圖片來源:Louis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