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拍攝的旅人來說,首要先決就是要對於光,有所謂的敏銳度,要懂得觀察光線的方向、冷暖色調、直接或擴散,甚至是在於空氣中表現的柔和或強烈,而懂不懂得去掌握光線,也會是影響畫面組成、美學表現的關鍵。

剪影

拍攝於土耳其卡帕多奇亞的日出時分,將人物以剪影的方式,卻帶有些許暗部細節的拍法。(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一. 透過時間、地點,瞭解光線的不同

日出東方,日落西方,一天當中每個片刻的光線,都能讓畫面呈現出有不同的質感,太陽更會隨著四季變化移動,旅行時所處的緯度高低也會影響光線的角度跟質感,舉例來說,冬天時前往北極如挪威羅浮敦,或日本北海道等高緯度的地區,就算是中午11點左右,太陽也可能才剛跨越地平線,時而柔和時而強烈的照射,自然也就看不見位於台灣的我們熟悉的頂光。所以若想在旅行中,掌握到最多色彩,也是最為強烈的光影變化,則建議要選擇在日出前後,以及日落前後拍攝。

落日

旅客們在曼谷的鄭王廟對面等待落日時分。(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二. 掌握光線的方向

光源一般來說可以簡單強烈的硬光,或是發散的柔光。這些光線又會因為時間、地區而有所不同,有時我們可以找些光影對比強烈的巷弄、街頭,再透過等待一個小女孩跑過的身影,一台自行車騎乘的畫面,再按下這樣的機會快門。當然也有人喜歡順光時飽和的色彩,或是逆光時人像絕美的髮絲光,但過頭的順光,可能讓畫面過於平整,而缺乏了點立體感,而逆光也容易失去大部分的細節,有時還需要利用HDR、後製來加以彌補。

走路的男人

在巷弄間找到強烈的光影後,剩下的就是等待畫面的出現。(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男孩騎腳踏車

逆光有時可渲染畫面的氛圍,增加人物四周亮光的線條,但就要特別注意暗部細節的表現。(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三. 陰天看似無光的日子,又該怎麼辦?

旅行不太可能天天都中樂透,萬一遇到陰雨天,根本沒有陽光又該怎麼辦呢?陰天、多雲的時候,雖然看似沒有陽光,但其實陽光還是會從厚重的雲層中散射出來,每一處角落大多可被均勻的補光,雖然讓畫面看似較無立體感,但也會讓影像在感受上多了些柔和,好處就是能保留更多的拍攝細節,有時加點EV,也可適時提升些畫面的質感,呈現出不同於眼前的陰天。此外,許多地方入冬後還容易產生低雲層的濃霧,或空氣污染下的霧霾,這些都有可能降低光線的強度,進而產生擴散、柔和的效果。

四. 深夜時分,城市光線的堆疊

雖然前面提到說,旅行時大多還會帶顆能塞進口袋的LED持續燈,好在昏暗的餐酒館拍攝食記,或是夜間人像補光用。但一般在城市夜遊找尋畫面時,大多並不會直接手持使用,一來燈光不夠強,再來也怕夜間拍攝快門已拉不高的情況下,單手拍攝明顯提升的高失敗率。而市區中其實有許多來自於路燈、商店所擴散出來的燈光,或是來往的車燈,或是路人手機的光線,可統稱為「人造光線」,都是我們可利用在夜間拍攝的光線來源,這些卻也是最難控制的,因為光線的強弱不一,色溫差異可能過大,眼前光線角度也千奇百怪,更是考驗拍攝者的思緒,要細心調整構圖,理出其中有趣的角度,才能讓影像有著更多的不同。

人們的身影

古巴哈瓦納的清晨,在街頭利用來往的車燈,拍下晨運人們的身影。(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