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當拍照成了手機基本的功能後,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拍出來的照片了無心意,就算Po上IG、FB都沒多少個愛心呢?那到底除了買隻攝影效能優秀的手機,期待手機能自動調色、修圖外,到底還有什麼我們平常拍攝應該要注意的小事呢?那些又是無關乎手機效能就能有所不同的方式呢?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拍攝

拍攝時只要多花點巧思,照片就能有所不同。(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一. 善加利用倒影、反射等環境元素,幫助照片更不一樣吧!

是否覺得照片拍起來都沒有什麼特別呢?是否覺得一定要到南美的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才能拍出超美的景色呢?其實不然,拍攝時建議仔細觀察環境裡面,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反射的,包括地上的積水,池塘的水面,玻璃的反射,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多加利用的,但要注意的是,可不要在風大、雨大的天氣下在外面找反射,水面之所以能夠映射出漂亮的景色,需要平靜且無風的時刻唷。但要是真那麼幸運,一連遇上好幾天的大太陽,地板都乾乾的該怎麼辦,這時,就多帶幾瓶水潑在地板上,或是利用手機的鏡面玻璃吧,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鏡射畫面

無風的水面,才能安穩地鏡射出畫面。(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二. 除了景點的位置外,你還需要注意的是,你前往的時間點!

景點不就是在那邊,什麼時候去,白天晚上去,不都是一樣漂亮嗎?這可是不對的,有些地區若不仔細考慮去的時間點,那拍出來的照片可能就會差十萬八千里。以國內旅遊來說,由於台灣四面環海,面對大海的景點,自然會有所謂的潮汐問題,包括北海岸九孔池、台南鹽田、澎湖奎壁山摩西分海、澎湖後寮天堂路、金門建功嶼等,其實這些景點在去拍之前,我們都應該仔細去查查說,出遊這幾天的潮汐時間為何?什麼時候是漲潮?什麼時候是退潮?以建功嶼跟奎壁山來說,去時就要算好乾潮的時刻,好讓來回步行登島都可順順利利。但若是以後寮天堂路來說,可就要挑選到滿潮前的2小時左右,以免退潮乾涸不好看,滿潮時海水太高又顯得危險囉。

理想的畫面

旅行時,資料做足才能拍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畫面。(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三. 思考照片中的光影,以及想要呈現的感覺吧!

除了看潮汐之外,很多景點我們也要注意到日照的時間,注意到了日照時間,也要看光線灑在景點上面的樣子,因為不同的光線,能呈現出的感受也就不同,有了光影的對比,能讓照片立體感增加,加強照片的質感。不過,這倒也不是絕對,換個角度思考,在冬季的樹林是否就需要光影呢?搞不好其實迷霧淡白的針葉林,也是另一幅有氛圍的畫面,不是嗎!?

建築多了陽光的照耀

建築多了陽光的照耀,畫面也顯得立體許多。(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

四. 極點構圖,讓視覺簡化又吸睛!

網路上很多圖之所以吸睛,讓人喜歡,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這張照片有好的構圖,而一個優秀的構圖能讓觀賞者能快速且清楚的知道拍攝的重點,也把主題完整呈現。因此若照片中充斥著太多不必要的元素,會讓人不知道該看哪,也就容易造成比重失衡,無法突顯出本來要表現的概念。在構圖上,除非有極度有張力的動作、表情、或是情境,不然都建議利用減法,去蕪存菁的方式來拍攝,要求畫面乾淨、簡單、清晰。

雪中樹木

簡單表現出雪中樹木的光影,畫面就很單純、好看。(圖片來源:翼賢 Louis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