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麼?5G 與物聯網有什麼關係?
5G 和物聯網互為表裡: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讓加入晶片的裝置「溝通」而產生連結,同時也對網速與容量有更高的要求,這時 5G 架構出高速、低延遲的網路空間,讓萬物相連的世界得以實現。換句話說,假使物聯網是個讓生活更便利的大絕招,可是要有 5G 深厚的內功,才使的出來!
5G、物聯網有哪些應用?
5G 登場後,影響的不只手機,與物聯網合作後將創造出我們前所未見的應用與服務,可以在我們生活各個層面看見:
交通:隨自駕車的發展與 Google 等大型企業的積極投入,5G、物聯網將掀起交通產業革命 —— 自駕車處理大量交通資訊後,能自動迴避擁擠路線、降低事故發生率,並增加道路救援成效。
醫療:5G 和物聯網可將高品質的醫療照顧拓展到偏鄉。透過聯網醫療裝置將病友每日狀況傳到醫學中心雲端,醫護能隨時追蹤病情,提供長照與高齡族群完善的醫療資源。
衍伸閱讀:5G 遠距診療計畫
保全:因 5G 高速網路,保全系統可以拍得更廣更清楚。高清保全影像上傳後,還可藉由雲端運算辨識可疑份子臉孔,確實降低犯罪率,提升社會安全。
娛樂:透過 5G、物聯網,可以廣泛使用 VR/AR/MR 技術,觸動所有感官參與享受。栩栩如生的畫面和音效,讓未來的遊戲、運動比賽、演唱會和虛擬旅遊有了新的面貌。

工業:有 5G、物聯網為後台的智能工廠能精簡人力;還可遠端執行危險作業,保障員工作業安全。讓工業製造產能與作業環境變得更加理想、安全。
5G、物聯網有何重大影響?
從以上應用來看,5G、物聯網讓未來從裡方便到外,未來生活的方式也會因為這兩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讓我們一起想像這些畫面: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智慧購物
遠傳 5G-IoT 應用實用案例
看完以上 5G 物聯網所構築的智慧生活藍圖,是不是很令人期待?其實遠傳已和相關單位合作,提早將這些未來技術應用在現今生活層面上:
5G、物聯網科技執法
根據交通部數據, 台灣 2018 年車禍損失總金額高達 5,515 億新台幣,相當於高鐵建設總經費,令人咋舌!科技執法一來可確實降低事故發生機率與財損,二來可預防耗損基層警力。目前已上路的科技執法實例有以下四者:
站前違停
應用於中壢、內壢車站。取締過程如下:
區間測速
目前應用於國道、省道部分路段。區間測速就是以車輛進入區間後的平均車速比對速限,來盼對是否超速。背後的科技原理如下:

區間測速執行後,不但抑制瞬間超速的行為,還可以減少車與車之間的速度差,達到穩定車速的效果。
變換車道
目前應用於國道五號 (雪隧)。運作機制如下:
贓車辨識
有了 5G 物聯網,員警不必再耗時費力抓贓車。科技執法這樣抓竊賊:

無人機偵詢
透過高速、低延遲的 5G 網路,無人機操將能吞吐更多資料;即時回傳的 4K、8K 影像經由 AI 分析後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除了空拍演唱會、賽事畫面外,企業可利用無人機巡檢廣大廠區,政府更可利用此一技術落實國土巡防。目前台灣運用實例有以下兩者:
智慧工廠工安檢測
由於廠區範圍廣,每日難以巡檢樓頂管線與吊掛作業等細節。以 5G 操縱無人機拍攝工安重點,經由端點管線辨識技術判別,可即時發送異常通知,確保施工品質與工作環境安全。

科學園區巡檢
園區腹地廣大,為巡查無廠商進駐區域是否有人車停留,常有巡邏人力不足的困擾,但以無人機代替後,AI 可從高清畫面中立即辨識人車,有異狀即刻發布警報,有效減輕巡檢人力負擔。
延伸閱讀:5G 應用在無人機的巨大潛力
5G、物聯網實踐遠距診療

為了照顧總門診人數中 31% 65 歲以上的長者,和東部往來醫院不便的居民,遠傳目前已和亞東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和高雄醫學院合作,以 Health+ 遠距醫療平台,透過以下方式,實踐「在家看診」、「 0 偏鄉」的願景:
服務普及後,將有效減少就醫往返交通時間,改善偏鄉醫療資源不均的窘境。
未來的世界裡,我們需要的不止陽光、空氣、水,要再加上 5G 與物聯網。5G 與物聯網讓各種技術百花齊放,讓現在天馬行空的想法都能實現。未來不僅更安全便利,也將充滿驚喜。「 5G 在手,天下我有」的時代即將來臨,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