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 5G 商轉發展進程
5G 商轉從 2018 年起就有手腳快的國家開始部署 。讓我們回顧 5G 商轉開跑前到目前為止,政府與各界在以下面向所投資的心力:
過去幾年,國際電信標準制定組織 3GPP 先後通過 Rel-15、16、17 三版 NR (New Radio) 標準,每年制定清楚的規格讓相關產業有所依循,以便進行設備開發與系統、網路的部署工作。
其中 NSA 規範非獨立組網:利用 4G 核心網路加設 5G 無線接取網路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提供 4G + 5G 服務,可兼顧都會區網路高速與市郊廣涵蓋率的要求。
SA (Standalone) 規範從核心網路到 RAN 為 5G + 5G 的獨立組網。

2019 全球行動通訊大會 MWC (Mobile World Congress) 上,三星、小米、一加、LG 搶先展示 5G 手機。
高通透露已研發 75 款 5G 裝置,包含筆電。
2020 Apple 推出 iPhone 12,全系列支援 5G,正式登入 5G 戰場。
2018 年 5 月,卡達電信商 Ooredoo 推出全球第一個 5G 預商業 (Pre-commercial)服務;歐洲電信業者 Elisa 同時跟進。
同年,美國 Verizon 於四個都會區推出 5G 家用寬頻服務 (5G Home);AT&T 也開始在 12 個大城提供 5G 商業服務。
同年底韓國電信大廠 KT 推出 5G 商用服務,AI 導覽機器人 Lota 為第一個應用實例。
中國、日本進度落後美韓半年,一方面等 5G 牌照發放,一方面廣泛建設 5G 基地台,於 2020 年正式轉為商用。
美、歐、澳等地區最早推出 5G 服務。
中國於 2018 年首次分配頻譜,取得 3.5GHz、2.6GHz、4.9GHz 三個頻段,並於 2019 年 6 月釋出四張 5G 商用執照,在中美貿易戰前,提早啟動 5G 商轉。
日本 2017~2019 年間著手場域測試,取得 3.7GHz、4.5GHz、28GHz 三個頻段,樂天 Rakuten 首度跨入日本電信市場。
5G 商轉的前景與挑戰
5G 商轉籌劃與成就得來不易,2020 年上路當然倍受期待。Rel-17 版針對 24 個討論項目達成共識,預計兩年內可以增強的基礎技術重點如下:
然而,儘管 5G 商轉技術上一片光明,但實務上並非沒有需要克服的問題,以下四點限制替 5G 商轉的樂觀態度打上了問號:
全球多數電信供應商都瞄準 3.5 GHz 左右的主流頻段,台灣以高達 1364.33 億元標得,創下世界第三高!如果加上使用年限,台灣 5G 成本堪稱世界第一。高成本不只是營運問題,根據全球行動通訊協會 (GSMA) 研究,還會影響 5G 速度與涵蓋率,這是任何電信業者與使用者都不樂見的。
空載的 5G 基地台功耗為 4G 的 2.5 倍,滿載需要配套更多電力;再加上 3.5 GHz 頻段所需的基地台數量一樣是 4G 的 2.5 倍以上,越高頻需要越多機台達到理想覆蓋率⋯⋯加上已然過高的成本,讓電信業者積極研擬「基礎設施共享方案」:與其他國家、電信商共同管理龐大的基地台群,才能解決 5G 高頻所延伸出的技術問題。
雖然 5G 商轉後,科技看似無所不能,但市場上「誘人」的 5G 應用並非「無法抗拒」,因此對 5G 終端裝置需求偏低;物聯網技術未成熟之前,消費者除了智慧型手機以外,對穿戴裝置也持觀望態度,加上疫情對於 5G 滲透率多少有影響,消費端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
雖然疫情讓人們對科技更加依賴,如重視線上娛樂、政府扶植遠距醫療等,但疫情影響生產線,造成通訊模組零件缺貨、操作員無法回崗位提升生產量,令 5G 基礎建設停滯、IDC 產業大受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
5G 商轉台灣發展優勢
與上述國家相較,台灣 5G 佈局的確起步較晚,但 5G 商轉後,台灣的發展潛力卻不容小覷。

《台灣 5G 行動計畫》預計在 2019~2022 年間,投入 205 億元為 5G 核心技術、系統測試平台提供支援,打造台灣成為 5G 供應鏈區域樞紐。預計到 2035 年,與台灣直接或間接相關的 5G 相關產業總產值可達 1,340 億美元。
修改《電信管理法》、制定《產業創新條例》,破除法規限制,同時推動「共頻、共網、共建」的概念,降低企業與電信業合作的門檻,讓更多垂直應用場域的廠商能順利進入 5G 商轉市場。
台灣原本被定位為資通產業零組件、半導體代工重鎮,但長期生產高科技組件,台灣也累積了許多 5G 人才與相關技術,有機會跳脫既有定位,擠進價值鏈上游 5G 服務產業。
由中研院、資策會指導,號招聯發科、華碩等大廠加入研發團隊,緊追 3GPP 最新公佈標準內容,帶頭讓台灣廠商在 5G 終端應用、系統、產品等標準一制定後,第一時間就開始動作。
5G 商轉遠傳優勢
搭上 5G 商轉快車後,下一步就是選擇電信業者合作。與其在百家爭鳴中強調遠傳優點,不如在 5G 網路各項特色上,告知大眾商轉前後遠傳的耕耘。
5G 特色:5G 高速大約是 4G 的 100 倍,非常適合提升娛樂感官體驗。
遠傳耕耘:遠傳電信取得 3.5GHz 和 28GHz 中高頻段各 80MHz 和 400MHz,並在 3.5GHz 頻段中標得頂級魚肚位置,讓遠傳使用者享有最高速、頂級的網路體驗。
生活改造:串流 4K、8K 高清畫面,近距離觀賞明星一舉一動毫無問題、即時手遊 0 延遲、多視角演唱會與 AR / VR 應用,不只是想像、是已經可以做到的事。
延伸閱讀:娛樂大未來!5G 遊戲、影音一把罩
5G 特色:4G 延遲時間約 50 毫秒;5G 延遲僅約 1 毫秒,低延遲傳遞訊息更可靠,適合運用在醫療系統。
遠傳耕耘:遠傳目前已與亞東、慈濟和高醫大附屬中和醫院合作,推廣遠距看診。雖然以 4G 技術就能進行,但如果沒有遠傳 5G 低延遲的優勢,只會加重網路負荷、降低醫療品質。
生活改造:有了遠傳累積的經驗,未來甚至可以整合 AR / VR 技術進行遠距手術,打造 5G 時代友善、先進的醫療環境。
延伸閱讀:城鄉無距離,5G 應用大數據的醫療轉型
5G 特色:4G 每平方公里可服務的裝置約幾萬個,但 5G 可連線一百萬件以上,所有的裝置都能聯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概念因此得以實現。
遠傳耕耘:遠傳與北市府合作,開放自駕巴士試乘, 全程以 5G 網路覆蓋,連結車與車、車與號誌,沿信義路行經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和國際會議中心,讓民眾搶先體驗自駕車,未來大眾運輸不再只是口號。
生活改善:利用 V2X 智慧路口技術、車內 AI 影像分析,打造更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遠傳未來也將持續投入車聯網技術研發推廣,帶動台灣相關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5G 未來ing! 無人駕駛時代來臨
5G 商轉正式拉開時代的大門,所有電影中出現過的科幻場景與科技魔術將不再是特效,而會透過 5G 以及相關技術,接二連三的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如果還是覺得不可置信,讓遠傳心 5G 與你分享未來正在改變現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