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 5G 產業鏈發展背景
台灣 IT 代工產業鏈在國際間向來聲譽卓著,可惜質量俱佳的產品在 PC 時代呈現「樣少、量多、利潤低」的狀態。隨著經驗與技術的不斷累積,台灣正尋求轉型機會!在《2019 智慧製造論壇》中,中研院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指出台灣確實有潛力利用 5G 市場升級 IT 產業鏈,讓產品、服務以「樣多、量少、利潤高」為目標,帶動 5G 產業鏈廠商技術、提升營運能力。
台灣 5G 產業鏈佼佼者
5G 啟動後,產業鏈上最先受惠的當數網通產業。除了鴻海這樣的大廠外,在 2019 年《 5G 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上,其他表現優異的 5G 產業鏈廠商也以傲人的成績,展示台灣在 5G 市場的雄厚實力:
廠商名稱 |
---|
聯發科 |
泰碩 |
眾達 KY |
立基 |
全新 |
連茂 |
5G 產業鏈產品 | 前三季 股價 EPS (元) |
5G 系統晶片 (SoC) | 10.66 |
基地台、手機散熱模組 | 2.46 |
光通訊模組 | 2.22 ( 2019 上半年) |
Wifi 射頻前端晶片 | 2.40 |
共振腔面射型雷射 (VCSEL) | 2.11 |
銅箔基板 CCL (基地台可用材料) | 5.94 |
5G 產業鏈結構分析
就鴻海透露,雖然目前各國 5G 網路僅在初始階段,但 2019 年,單網通設備訂單金額就已上看美金數十億元!而這條超過兆元台幣商機的 5G 產業鏈,到底由哪些專業所組成?怎麼組成?讓我們透過下面重點條列一探究竟:

5G 產業鏈上游
上游主要為基礎設施建設,包含:
5G 產業鏈中游
中游為電信服務商,目前主要有遠傳、台哥大、中華電信。
5G 產業鏈下游
5下游為終端與行業應用,包含:
以 5G 產業鏈結構來看,大家知只知道遠傳中游電信商的身份,但不知道遠傳深耕 5G 產業鏈上、中、下游,成績斐然。
縱貫 5G 產業鏈,遠傳表現亮眼
無論在實務還是規劃階段,遠傳的投入活絡了整條 5G 產業鏈,讓我們從台電智慧電網與智慧城市影像辨識兩個案例中,了解遠傳在 5G 產業鏈所佔有的優勢。
遠傳心 5G,合作將心比心
遠傳協助台電在北、中、外島六縣市架設智慧電表以及其資訊管理系統。智慧電表以 4G 為基礎,後續進行 5G 專案時繼續擴充運用,能將用電資料傳遞到管理平台,不僅省去手抄電表的不便,台電也能了解各時段用電狀況,並調整電價來抑制高峰用電;若電表故障,平台也能在停電瞬間回報故障,立即派修。 在協調的過程中,為了讓台電對電信網路技術有信心,遠傳做到以下這些,讓合作關係互信日深:
與台電協商完畢,遠傳內部更進一步調整執行細節,包含:
智慧電表計畫預計 2021 上半年完工,執行後用電大數據將更為細緻、精準。在不久的將來,台電與綠能相關產業聯手,將引領更多廠商進入 5G 產業鏈,同時也讓能源使用更環保、高能,造福所有用電戶。
延伸閱讀:遠傳助攻台電 24 萬智慧電表通訊模組建置啟動
遠傳 5G 技術,永保最新
智慧城市透過最先端的 5G CV (Computer Vision) 影像辨識結合 AI,能即時知道城市裡發生的大小事。這些技術不能等到 5G 產業鏈下游有需求時才研發。遠傳搶先佈局,內部已有專門單位正在針對 AI 大數據進行以下的模擬推演:

將來智慧城市融合以上 CV、AI 大數據技術後,監控設施「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懂」,政府相關單位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緊盯管理平台,而能將更多專注力與資源投注在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5G 從來就不只是門技術,而是萬千商機,是台灣 IT 產業被重新定義的契機。對智慧城市、自駕車的美好,我們侃侃而談,但這些憧憬都與 5G 產業鏈從上到下是否蓬勃發展息息相關,而享受便利的我們才是最大的受惠者。因此對於台灣 5G 產業鏈的動向,我們怎麼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