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團隊

經營團隊

董事長箴言

全球各經濟體正陷入經濟成長不平衡的矛盾中
以中國而言,在經歷二十餘年快速成長之後,目前正陷入產能過剩、債務膨漲、資產泡沫化的困境之中,極需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僅難以再成為帶動經濟復甦的火車頭,更需步步為營,以免落入硬著陸的痛苦深淵。歐元區雖受惠於QE政策及歐元貶值帶動商品與服務輸出,而使經濟小幅回升,但高負債、高失業率之陰影未除,再加上英國脫歐及北非難民大量移入的衝擊,讓歐元區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日本則長期陷於高負債、高齡化、經濟活力喪失的泥淖,雖然推出「安倍三箭」,但效果並不如預期,IMF預估日本2017、2018之GDP僅為0.8%及0.5%,並不樂觀。

相對的,美國則呈現穩定復甦的態勢。FED 3月的升息舉動強烈預示美國即將進入一波升息循環,雖然升息乃是反應其自身經濟好轉的正常舉措,但背後卻隱含三大風險,首先若升息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將不利高外債及體質脆弱的新興市場,甚至引發美元外債危機。其次,升息若引發各國資金外流,恐被迫改採緊縮貨幣政策,影響復甦腳步,加深經濟成長的不平衡。第三;美國本身國債負擔沉重,據美國財政部公佈截至2017年3月,美國國債為19.85兆美元,已超過18.9兆美元之債務上限,占國內生產總值達107%,創1950年以來最高水準。此時FED 再啟動升息循環勢必加重美國的財政赤字負擔,甚至再次觸動另一次的「財政懸崖」危機。

很明顯的,各個經濟體經濟成長之不均衡發展已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復甦造成不利的影響。
「反全球化民粹」與「貿易保護主義民粹」崛起,衝擊全球經濟發展
近年全球刮起「反全球化民粹」與「貿易保護主義民粹」的旋風,其中影響最深遠者當屬「英國脫歐」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兩大事件。歐盟不僅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更是作為經濟統合、去除貿易障礙、全球化的重要表徵。英國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脫歐對歐盟的衝擊並不僅是失去一個重要的夥伴,更彰顯自1948年GATT生效以來全球貿易主張之自由(降低關稅稅率)、非歧視(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及多元化原則,發生重大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衝擊歐盟的政經體系,更飄洋過海越過大西洋對美國產生重大影響。

2016年11月8日唐納.川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其就任後2天便發佈命令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並極力倡議製造業回流美國,對外將採取高關稅貿易保護措施,讓全球關注美國是否走回「貿易保護主義」路線,而這無可避免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並影響全球經濟之發展。
人口老化下,人力資本存量增速減緩,衝擊全球經濟成長
據聯合國發佈之《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報告,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高以及出生率的下降,老齡人口比例正逐年攀升。報告預測,全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比將由2015年的12.3%上升至2050年的21.5%。

OECD 在其「經濟挑戰新思路(The New Approaches to Economic Challenges, NAEC)之研究計畫中發現,在人口老化下,勞動力萎縮、人力資本存量增速減緩,將衝擊全球經濟成長。未來GDP 的增長將更依賴技術的累積,尤其是創新及知識資本的累積。因此建議推動以知識(knowledge-based)為基礎的產業轉型及創新政策。

不過要轉型為以知識為基礎的成長並不容易,這需要人力資本的改造,創新產業政策的引導、財政及金融體系的支持及企業家精神的發揚,而其成果則仍有待時間的驗證。
工業4.0及物聯網經濟的挑戰
誠如前文所言,人口老化所引發的勞動力不足問題應從推動知識為基礎的產業轉型及創新政策著手,而這當中的最佳解決方案首推工業4.0及物聯網經濟。工業4.0雖以打造智慧工廠為指標,但其價值則顯現在運用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科技,串聯供應鏈與消費者,促成新的商業模式,滿足市場的需求。相關的應用包括智慧製造、車聯網、醫療照護、金融服務、零售、物流、能源及智慧居家等,商機極為龐大,但當前卻面臨數項障礙亟待突破,首先必須投入大量具備跨領域能力的人力資本,但跨領域的人才難覓,也難以短期內養成。其次欠缺跨平台甚至跨生態圈交互運作的共同標準,第三跨產業領域的營運模式難以成型,且投資報酬率不易估算,難以吸引夥伴加入,第四資訊安全的維護成本將水漲船高。

就企業而言,工業4.0與物聯網所面對的跨領域人才、跨生態圈的共同標準及跨產業領域營運模式等難題並不容易突破,這也是至今工業4.0及物聯網經濟尚無明顯實績,而無法點燃經濟成長引擎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來自國際政經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外,臺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也不時陷入「成長」與「分配」,「經濟」與「環保」的矛盾衝突之中,其「民粹」的程度並不亞於英、美兩國,嚴重戕害台灣經濟與社會信心。事實上,企業追求的是永續發展,在此目標下依法推動公司治理,發展商業模式,獲取合理利潤並透過各種方式與股東、員工、供應商、消費者、政府…分享,已恰適的在「成長」與「分配」,「經濟」與「環保」中扮演平衡的角色。當體系中只有「民粹」而無「理性」時,台灣將不僅失去社會平衡的中堅,也將失去推動成長的引擎。

從遠東的角度來看,企業面對的經營環境唯一沒變的就是「變」,過程中,遠東集團從未失去信心,因為遠東曾陪伴著台灣社會成功走過更艱難的歷程。六十餘年來,遠東不斷接受鍛鍊,也不斷成長、茁壯,至今遠東集團已有245家公司,除台灣及中國大陸外,在日本,東南亞、北美等地區皆設有營運據點,更與INVISTA, DOW, DuPont, Mitsui, NTT DoCOMo, Freudenberg, DWS, SingTel,China Mobile等國際性公司在石化、紡纖、零售、金融、電信等產業進行廣泛的合作。

在大陸佈局方面,自1990年代開始,遠東集團即積極佈局大陸市場,主要的投資區域聚焦於華東北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游經濟區與成渝經濟區等四大經濟區,在產業佈局的策略上以掌握經濟起飛基礎需求的紡纖、水泥與零售為發展主軸,包括以遠紡工業(上海)為核心之石化、紡織化纖產業已結合上海、蘇州、無錫等地之資源完成上下游一條龍垂直整合之佈局。在水泥事業方面則已完成四川亞東、湖北亞東、江西亞東、揚州亞東等以長江上、中、下游為發展腹地之”T”字型戰略佈局,目前兩岸產能已達年產水泥 4,000萬噸,為中國前十大水泥營運商,亞泥中國控股公司亦在2008年5月20日於香港成功上市。百貨零售事業則以SOGO百貨及遠東百貨之雙品牌策略,積極在華東北的大連,長三角的上海,以及成渝的成都/重慶展開佈局。電信事業則由遠傳電信與全球最大通訊運營商中國移動持續進行策略合作,開啟兩岸通訊市場新格局。

近年來東南亞經濟成長快速,遠東新世紀也掌握契機,首先2007年於越南投資設立遠東服裝(越南)公司,並於2016年擴大越南投資計畫,打造繼兩岸之後的第3座化纖、紗線、織布、染整到成衣的一貫垂直整合基地。此外,為掌握日本聚酯綠色商機,2012年遠東新世紀與日本石塚硝子公司合資成立遠東石塚公司,從事以廢棄寶特瓶為原料,製造再生酯粒(R-PET)之業務。

以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策略架構彈性、靈活的營運體系,以成功的兩岸佈局及開拓東南亞市場,開創成長的第二曲線,是遠東集團邁向另一個高峯的基石。

遠東集團發跡於上海,後於1949年在台復業,六十餘年來,集團的經營策略始終隨著時代的潮流脈動,做適當的調整,由傳統產業邁入高科技事業,由生產製造跨入服務領域,由滿足島內需求進而全球運籌、佈局中國及東南亞,一步一腳印,建構涵蓋石化能源、聚酯化纖、水泥建材、零售百貨、海陸運輸、營造建築、觀光旅館、金融服務、通訊網路及社會公益等十個主要事業體系,營運資產規模達到新台幣 2.5兆元(818億美元),國內外並已有遠東新世紀、亞洲水泥、遠東百貨、遠東銀行、東聯化學、裕民航運、宏遠興業、遠傳電信及亞泥中國等九家上市公司。

展望未來,遠東集團將以「擴大經營格局」、「強化研發創新」、「發揚集團綜效」、「推動綠色發展、永續成長」為核心發展策略,並秉持以成為各產業第一流的公司為目標,不斷的為顧客、股東、員工及社會創造新價值。 經營的環境瞬息萬變,未來的世界會呈現什麼模樣,我們未必能立即知道所有答案,但是我確定知道的是;遠東將秉持「誠勤樸慎、創新」的立業精神,積極轉型,不僅要「靈活機敏、因應變局」,更要站在趨勢的浪頭上,創造出新的成長動能,展現世界一流企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