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
分享心發現

NVIDIA 將花費數千億美元「在美國製造」晶片:台積電的台灣廠訂單要去美國了?

2025/03/20

 

NVIDIA執行長承諾會在美國製造數千億美元產品(圖片來源:科技人)

 

全球最大的 AI 晶片製造商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四年內花費「數千億美元」在美國製造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這個宣布意味著這家 NVIDIA 正在規劃將其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其實也就是從台灣轉移),以應對川普政府不可預測的關稅威脅。

 

本文目錄

 

 

 

台積電台灣廠的 NVIDIA 訂單要去美國了?

黃仁勳向英國金融時報很直接的表示,未來數千億美元的晶片將會是美國製造。

「整體而言,在未來四年內,我們將採購總價值可能 5,000 億美元的電子產品。我認為,我們能輕鬆見到其中的數千億美元是我們自己在美國製造的。」

-- 黃仁勳

 

NVIDIA是台積電非常重要的先進製程大客戶之一(圖片來源:科技人)

 

這也是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如何影響企業投資的最新案例,甚至迫使 NVIDIA 這樣的全球最有價值的 AI 公司,重新考慮其全球佈局。

要知道,台積電在 2025 年才剛宣布,將會投資 1650 億美元(新承諾 + 舊承諾)在美國建立先進製程半導體廠以及研發中心,這筆金額較原先承諾拜登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投資案」650 億美元大幅增加。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影響全世界(圖片來源:Unsplash)

 

由於川普不斷的強調美國優先、對外國課以重稅,這一回廠商恐怕很難虛應故事或敷衍了事,台積電此舉可能是在積極回應美國政府的期望,儘管川普聲稱「台積電只是為了避免關稅才自願去美國製造晶片」。

 

 

 

NVIDIA 訂單轉去美國廠對台灣的潛在影響

NVIDIA 這一決定可能意味著台積電台灣廠的稼動率將受到衝擊,許多原本在台灣製造的訂單可能會轉移至美國工廠,以迎合川普的政策方向。

隨著更多大型科技公司遵循「美國優先」政策調整其採購策略,台積電台灣廠區的先進晶片訂單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轉移。這雖然對台積電本身不一定是壞事,但是這影響範圍恐怕會波及到台灣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以及中華民國政府的潛在稅收損失。

 

半導體的稅收有可能在未來有不少會轉移去美國(圖片來源:Unsplash)

 

若重要的先進製程訂單持續轉往美國,台灣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可能同樣會面臨「被迫赴美設廠」的風險;成本增加是一回事,留在台灣的員工放無薪假的機率也可能會增加,因為稼動率下降。不過,這些影響的實際程度仍需持續觀察。

「有政府的支持、不讓能源成為障礙,對美國的 AI 產業來說是一個驚人的成就。」

-- 黃仁勳

 

黃仁勳還提及能源的重要性,畢竟這些 AI 晶片機櫃會需要非常龐大的電力穩定供應,而「能源問題」在台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困境。為了實現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台灣將電力的基礎設施大量轉移到天然氣以及綠能上頭,導致電費快速增加、擴充更多電力供應不易,且相較於以往更容易受到國際局勢動盪的影響。

 

台灣的電力供應也備受挑戰(圖片來源:科技人)

 

他還指出,川普政府可能會在與中國日益加劇的競爭中,持續加強美國的 AI 產業。他特別提到華為已成為「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並認為美國遏制華為的努力「做得不夠好」,從華為持續的成功可見一斑。

 

 

 

「美國優先」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潛在影響

台灣恐怕必須做好準備,應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新洗牌。或許台積電投入大量資金在美國設廠的決定,對台積電本身而言不是壞事,但對台灣先進半導體製造業的稼動率、就業機會,以及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都可能帶來深遠影響。

尤其在政府稅收方面,由於先進製程的訂單轉移,為了避免重複課稅,無論是企業營業稅、勞工所得稅,還是相關供應鏈的連帶稅收,都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

 

如果在「美國優先」的背景下找到生存之道,是台灣的課題(圖片來源:Unsplash)

 

台灣需要審慎評估這種趨勢並制定相應的產業策略。在全球化退潮、區域化供應鏈崛起的背景下,台灣必須找到新的競爭優勢,來維持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畢竟,川普讓很多東西都「美國優先」了,那還有哪些東西是「台灣優先」的呢?

 

*本文為科技人授權轉載,原文為NVIDIA 將花費數千億美元「在美國製造」晶片:台積電的台灣廠訂單要去美國了?

 

 

心發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