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海鮮火鍋的4項迷思 淡菜、小管藏有塑膠片?螃蟹身上有異物?
2024/12/27
(圖片來源:澄苑日式鍋物)
台灣人愛吃火鍋,尤其海鮮鍋更是每間火鍋店的高人氣選擇。然而,愛吃海鮮鍋的人很多,不了解海鮮的消費者也不少;你曾在網路上看過,有人討論小管身體裡藏有塑膠膜?螃蟹上面有異物可以吃嗎?等等這些疑問嗎?本文就來釋疑海鮮鍋裡的食材,出現「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吃?
延伸閱讀:冬天吃火鍋怕胖怕上火?只要了解5個小撇步就能健康吃鍋
本文目錄
【火鍋海鮮迷思】小管身體裡竟然有塑膠片?!
曾在網路上看到有網友抨擊小管身體裡有塑膠片,還直言這是人類危害生態的結果。實際上,每一隻小管、透抽的身體裡都有這條長長的、有如吸管的塑膠片,但這條塑膠片不是真的塑膠,而是小管身體裡的透明軟骨。這個存在於小管身體內的內殼軟骨是「幾丁質(Chitin)」,是一種天然的聚合物,煮後不會消失,吃進肚子裡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只是口感不佳。
每隻小管裡一定都會有這條「幾丁質」物質,可以先抽出來,或是吐掉就可以了。(圖片來源:Rene Hung)
小管醬料好美味:→這裡買
【火鍋海鮮迷思】淡菜也有塑膠膜?
火鍋的食材盤裡偶爾會出現淡菜、孔雀蛤這類食材,尤其在每年五月到十月期間的馬祖淡菜更是肥美季節;至於一年四季都可能在火鍋店出現的淡菜,比較多是紐西蘭等地進口。
下鍋烹煮的淡菜或孔雀蛤,在入口之前居然發現了貝殼旁邊附帶有塑膠膜,摸起來的質地也非常像,這讓饕客略顯疑慮,猶豫要不要吃下去?這一片好像可以撕開的塑膠膜,其實是殼表面的自然夾饃,主要來自食用藻類所自然生成的物質,尤其在烹調後的顏色更明顯,導致消費者容易誤會是塑膠物質。
淡菜的迷思還真不少,除了有會讓人誤會的自然夾饃,偶爾會在淡菜的貝柱上看到牽連著、有點難拔起,有如細草繩、水草般的物質,不用擔心,那是淡菜用來附著於礁岩上的「足絲」,通常在煮後就比較容易拔除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足絲一旦拔除後,淡菜就會逐漸死亡,因此有看到足絲,就代表淡菜還新鮮呢!
淡菜內殼可撥離的透明夾饃是天然形成,下鍋煮不用怕,但也不要吃哦!(圖片來源:Rene Hung)
冷凍淡菜買起來:→這裡買
【火鍋海鮮迷思】螃蟹身上異物多?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但是今年秋季由於颱風多,因此螃蟹的產量較少,反而時至農曆年前,才是剛好吃螃蟹的時候。螃蟹是一種人人愛吃,但不一定人人都熟悉的海鮮食材,偶爾會看見螃蟹殼上出現有如小火山的物質,其實是寄生在螃蟹殼上的藤壺,雖然藤壺是可以食用的海洋生物,但是由於外觀看起來不太美味,因此在烹調前建議可以刮除即可。
另外,還有一種附著在螃蟹身上的藤壺又稱為「蟹奴」,可以說是螃蟹界的寄生獸。看起來像是螃蟹卵的黃色物質,通常會出現在螃蟹的腹部腔外,要記得這個「蟹奴」不能食用,因為它會影響螃蟹的肉質。除此之外,螃蟹身體的鰓部和口器,也偶爾會出現夾雜在裡頭,看起來像是小蘑菇的物質,其實這是一種名為「心板茗荷」的藤壺,主要以螃蟹的濾食維生,只要跟著口器和腮一起去除即可。
螃蟹身上有不少奇妙的物質,但看懂之後,以後吃螃蟹就不用怕啦!(圖片來源:Rene Hung)
來看好吃的螃蟹:→這裡買
【火鍋海鮮迷思】蟹肉棒的塑膠膜到底要不要拆?
台灣人喜歡吃起司魚丸、魚豆腐、龍蝦棒等魚漿類食材,其中在各種火鍋配料裡常見的「蟹肉棒」、「蟳味棒」,在下鍋烹煮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把塑膠模拆掉的議題引起討論。販售蟹肉棒的品牌曾在官方網站上表示,外層的塑膠套是進口耐熱食材,下鍋加熱是沒有問題的,但食藥署則曾表示,雖然塑膠材料可耐熱的範圍可高達130 ˚C等,但是塑膠材質的物質還是不建議高溫烹煮,避免有毒物質隨著高溫逐漸釋出,即便當下吃了沒事,但養成拆除塑膠膜再下鍋煮的好習慣,才能多一份保護。
拆掉塑膠膜下鍋煮的蟹肉棒,其實都是再製魚漿製成,因此稍為煮一下即可,不要再鍋內久煮可避免散開撈不到。(圖片來源:遠傳friDay購物)
來看看蟹肉棒:→這裡買
心發現延伸閱讀:
- 台中美食推薦少不了一中街!一中商圈必吃美食與停車場懶人包 同場加映人氣YouTuber大蛇丸一中爆吃名單
- 聖誕節必吃國王派!關於國王派最詳盡的由來典故、花紋式樣、內餡變化、瓷偶介紹、切片教學與店家推薦總整理
- 巴黎人聖誕節必吃「聖多諾黑」? Pâtisserie echo甜點主廚分享聖多諾黑甜點之謎 推薦聖多諾黑台北高雄名店
- 甜點控必吃的「千層蛋塔」依然紅不讓 除了經典原味,這些創意口味也別錯過
- 2025宅配年菜推薦 3款年菜組合適合大小家庭‧超人氣老協珍佛跳牆快入手